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工作做得好不好 上网查查就知道
· 居民可放心
使用ATM机
· 友好往来
· 县领导挂帅工业区党工委
· “头脑风暴”,为财富增值
· 绍兴破解高桥拥堵难题
· 交通越便利越要防止不深入基层
· 浙大设立“刘锡光人文奖励基金”
· 中国文化遗产日
首个主场城市活动在杭举办
· 温州外贸出口又“亮”起来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头脑风暴”,为财富增值
本报记者 吴妙丽
  新兴的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创造财富的资源就是人们的头脑。

  “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这是英国最早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专家断言,在制造业基础深厚的浙江,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无限宽广。

  创意产业链正在延伸

  “宁可亏损2亿元,我也要搞动漫!”5年前,中南集团董事长吴建荣宣布投资动漫业的豪言壮语,透出他从动漫产业中掘金的期盼。如今,“烧钱”阶段终于结束了。今年一季度,“中南卡通”销售额以同比40%的速度强劲增长;2008年,“中南卡通”在上一年度首次赢利基础上,销售收入近7500万元,利润达3400多万元。

  “我们创作的,不仅仅是原创的作品,更是具有盈利模式的作品。”吴建荣告诉记者,目前企业70%的利润来自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我们目前已经拥有63项专利、481个商标、220多个版权,以后都可以开发衍生产品。”目前,“中南卡通”依托原创动画片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动漫品牌,以版权贸易和品牌授权为盈利点,形成了一条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动漫产业链。

  而在杭州杭印路LOFT49工作室,曾经很“艺术”的摄影家潘杰现在很“商业”——为企业搞策划、为产品做包装、为家具做设计,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创意引来了一个个大客户。“同质化竞争不断挤压利润空间,这个时候,文化与创意的融入,对企业提升附加值具有关键的作用。”潘杰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他设计的“蛋”系列户外休闲家具:可以收拢变成“蛋壳”,而展开,像花朵分开几瓣,实用又不占地方。这个设计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已有企业想借此开拓海外市场。(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个创意不仅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获取价值,还可以通过产业链渗透到其他领域,创造新的价值。在LOFT49近万平方米的旧厂房里,已经聚集了19家企业,从业人员330余人,涉及工业设计、网站制作与开发、摄影和绘画等多个创意领域。没有大型的机器,没有嘈杂的轰鸣,没有装货卸货的纷乱,有的只是创意的火花。这个园区自发形成后的两年内就创造了2.4亿元营业收入,而他们所带动的商业利益显然更大。

  “反周期”领跑

  今年春季广交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明显,但4月底的义乌文博会却意外爆棚。来自国内外近700家参展企业(团体),纷纷捧出新产品、新项目和新剧。对此,上海市文化市场研究所所长张良仁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反周期性。每一次经济不景气时,人们总会在精神文化产品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从而催生文化需求,带动文化消费。

  这正是创意产业崛起的最佳时机。因为文化与创意总是紧密相连的。

  在杭州,以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等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开始了“反周期”领跑。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却逆势上扬,2008年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高于全市GDP增速6.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2%。

  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众多创意园区正在发挥聚合优势。在杭州动画产业基地,制作公司只要带着创意来就可以了,因为基地为企业提供了包括动画渲染、音效制作、后期合成以及投融资服务、版权保护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在龙泉,年底将建成的青瓷文化创意基地,集文化传承、文博展示、创作教学、收藏鉴赏、旅游观光于一体,古老的青瓷有望焕发新彩。

  据介绍,杭州的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宁波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基地,温州学院路7号LOFT等初具规模。这些园区或利用工业遗存、历史建筑,或与旅游景点相配套,或打造特色楼宇,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新经济旗帜。

  诱人的发展前景

  创意产业无边界,它可以渗透到工业、农业乃至传统产业的任何领域。

  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浙江,加快了发展创意产业的步伐。记者获悉,《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完成。我省将根据区域特点,重点发展与工业产业链相关的创意行业,特别是工业设计、品牌策划、广告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资源。杭州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余华、麦家等已落户杭州,余秋雨、韩美林等18人担任杭州文艺顾问,杨澜、赖声川等17人在西溪文化创意园创办了工作室。

  为支持创意企业发展,各地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杭州推出了专为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的“宝石流霞”债权信托产品,首期发行规模6000万元,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文化创意中小企业融资。

  目前,广厦集团、中南集团、太子龙集团等民企已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凯鹏华盈”、“瑞银”、IDG等国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也纷纷到浙江投资文化创意企业。

  “浙江创意”,令人满怀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头脑风暴”,为财富增值 本报记者 吴妙丽 2009-6-14 48256F32002924A6482575D40052905D[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