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工作做得好不好 上网查查就知道
· 居民可放心
使用ATM机
· 友好往来
· 县领导挂帅工业区党工委
· “头脑风暴”,为财富增值
· 绍兴破解高桥拥堵难题
· 交通越便利越要防止不深入基层
· 浙大设立“刘锡光人文奖励基金”
· 中国文化遗产日
首个主场城市活动在杭举办
· 温州外贸出口又“亮”起来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6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温州外贸出口又“亮”起来了
新华社记者 张和平
  编者按 新华社记者张和平采写的这篇调查文章,写出了温州人的创业创新精神,写出了转型升级发展的真谛。本报今天刊登,以飨读者。

  记者从温州市海关了解到,今年4月份,温州外贸出口“气色”有所转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62亿美元,虽然同比减少9.4%,但低于浙江省平均降幅1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9.9%。其中外贸出口8.49亿美元,同比减少12.0%,低于浙江省平均降幅7.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9.7%。民营企业成为逐步走出困境的主力军。4月份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9.12亿美元,同比减少6.1%,环比增加10%。

  回观头4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37.08亿美元,同比减少11.1%,低于浙江省平均降幅8.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29亿美元,同比减少11.8%,低于浙江省平均降幅6.3个百分点。

  研发创新抢市场

  记者走进拥有5000多名工人的温州巨一鞋业公司,一片繁忙景象扑面而来。但见一层层3000平方米的“巨无霸”车间宽敞明亮,台台机器开足马力,条条流水线高速运转,一排排望不到底的生产线上“挤”满了身穿荷绿色工作服的工人。这热火朝天的场面仿佛与外界金融“寒风”判若两个世界。

  董事长潘建中向记者透露夺得全省“出口冠军”的奥秘:趁人之“危”,研发创新。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鞋类制造业大洗牌,他们趁一些企业倒闭之“危”,以世界一流的技术设备作后盾,大量研发新产品、新款式抢占国际订单。为此,投入巨资将研发队伍扩大到200多人,实时“无缝对接”国际前沿时尚潮流,调动公司在西班牙、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的设计团队同步开发引领国际潮流的新产品、新款式,变过去以季为周期研发新产品为以周为周期滚动开发。每季推出新产品的研发量从过去的300个增加到500个。他保守地说,今年的出口额将超1亿美元,同比增长35%。

  记者了解到,今年头4个月,温州市鞋靴出口额7.59亿美元,同比下降0.41%,4月份出口1.78亿美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品牌开路夺商机

  在远洋眼镜公司生产车间,记者同样看到工人们你追我赶的生产景象。董事长叶子建告诉记者,今年头4个月,实现出口额450万美元,同比增长80%,4月份达110万美元,环比增长30%。不仅本公司好起来了,温州整个眼镜业都转机明显。3月份出口总值近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3.5%,环比增长率121%,4月份达5264万美元,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33.58%。

  温州市眼镜商会会长叶子建分析说,从行业看,主要靠打“品牌战”。过去,国际市场对眼镜的需求量大,催生出多如牛毛的“眼镜大军”,这也导致互相杀价、质量低下、竞争无序。金融危机大浪淘沙,靠低层次竞争的企业倒的倒、关的关,客观上“净化”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信泰”、“远洋”、“泰恒”等一批注重品牌营造的龙头企业趁虚而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速提升质量和品质,以品牌开路夺市场。在品牌经济的拉动下,订单不减反增,附加值不降反升,一副眼镜的卖价比金融危机前平均提高了20%至30%,实现了产值和效益双增长。(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找米下锅”揽订单

  2008年7月7日,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的亚洲时装第一展——香港时装节隆重开幕。引人注目的是,展会掀起一股“温州时尚风”。温州市政府、市外经贸局、市服装商会联合组织温州服装团闪亮登展,22家企业、52个展位统一规划、集中布展,以整体形象联合展示“温州制造”,吸引了一批批蓝眼睛、高鼻子的目光。这是温州服装业应对金融危机,调整思路,改变以往靠主打传统的侨贸订单出口模式,首次“抱团”进军香港时装节,直通国际性展会向海外客商广揽订单。

  温州市政府破例在展会举行声势颇大的“温州时尚”推介会,市长登台“吆喝”。这是温州市“政企联动”、“找米下锅”的一大战略举措。参展回来,众多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温州迪亚服饰公司董事长陈惠婷兴奋地说:香港展不亚于广交会。因尝到甜头,温州服装商会又于今年1月组织企业第二次“抱团”进军香港时装展,参展企业和展位增加一半,收获颇丰。目前又在积极张罗参加7月份的大展,在“邻里效应”的带动下,参展企业与展位比第一次增加1倍多。

  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导致温州出口订单急剧下滑,往年的外贸大客户悄然“蒸发”,大单、长单一落千丈。为了扭转颓势,温州市政企一心,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击”,政府从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广大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世界性商品展会,直接订揽小单、短单。

  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说,比之量大利薄的大单、长单,一笔十几万美元的小单、短单虽然零打碎敲,客户散布世界各地,做得也辛苦,但这往往是好单,客户档次高,交易风险小、利润高、跟单多,又跳过了二级代理商,也大有做头。借助展会经济的新商路,今年4月温州服装行业出口1亿美元,同比增长12%。

  记者从温州市有关部门获悉,今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及外经贸局、各商会继续以展会为突破口,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安排了35个国际性大型商品展会,总量比去年增加一半多。

  率先突围有信心

  温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苏向青分析,温州外贸“转亮”的主要原因是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温州市委市政府应对危机积极有为。市里率先作出“拓市场、保增长”的战略决策和多项扶持政策。特别是把展会看作是新增长点,重点打造“展会经济”,用各项措施帮助企业搭建到境外参加国际展会的平台,并打破界线,不论官方还是民间、抑或企业和个人,只要到境外参展,一律给予补助参展摊位费、广告宣传费,补助资金从去年的1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5亿元。这有力地鼓起企业到境外参展拉订单的信心,也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拓市场的风险。

  政府坚持“企业服务月”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每月组织外经贸局、口岸办、海关、商检、国税等涉外部门,深入200多家重点外贸企业了解困难,听取意见、呼声,实地帮助企业解决了100多个大问题。还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解决企业的贷款难。

  建立“外贸通”新机制。外经贸委每月向全市4000多家外贸企业直接通报政策扶持、贸易预警、境外展会、外贸动态、汇率动向等重要信息,使企业在风诡云谲的国际市场中把握方向。外贸部门经常组织外贸专家为企业开展拓市场的实务培训,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

  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分析,温州外贸经济的两大特色优势起了较大的作用。一是遍及全球的海外营销网络。数十万海外温州商人在世界各地编织了一张庞大的“看得见”的营销网络。10多年来,温州人在欧美、中东、南非等地区建造了16个大型中国商品城,直销温州货。“正泰”、“康奈”、“奥康”、“哈杉”、“红蜻蜓”等企业分别在海外成功开设了数百家专卖店和直销公司,产品融入世界著名企业的全球营销网,在海外建立几十个研发机构,创办了数家海外大工厂,在俄罗斯、越南创建了两个境外“开发区”等,这些网络成为温州产品走向世界的“绿色通道”。二是60多万海外温州人构成的“侨贸经济”量大面广,它一头渗透温州千家万户的企业,一头直销国际市场。“目前温州外贸形势仍然很严峻,还有很多因素不确定。但我们对温州率先突围还是很有信心,如果工作做得好,下半年温州的外贸会成正数增长。”邵占维说。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温州外贸出口又“亮”起来了 新华社记者 张和平 2009-6-14 48256F32002924A6482575D4005208A5[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