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清初的青花龙首壶、康熙年间的绿釉花盘形洗、中国浅绛彩创始人之一王少维的浅绛彩山水笔筒……大大小小、价值不菲的各式古玩布满了房间,令人目不暇接。这就是民间收藏家高松年的书房兼藏品陈列室。我们与高松年的交谈就在这“雅室”进行。
在“吃药”中积累知识
在收藏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高松年,一说起收藏的酸甜苦辣时,依然感慨颇多。话题就从他自己的“吃药”经历开始……
“我的收藏知识,是在平日不断地实践、‘吃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积累的,可以说,上当和受骗的教训,是这个领域最好的学习方法。”高松年深有感触地说。
瓷器收藏爱好者都知道,在江西吉安有个吉州窑是专门烧制黑釉碗的,宋代人专门用其作为“斗茶”的工具。那时的茶均为白茶,形状呈白色粉末状,当白茶被开水冲泡时,泡沫多则胜出,泡沫少则为负。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到泡沫的多少,故用黑色作为釉色。
一次在收藏品市场逛游时,高松年发现了一件类似于黑釉碗的“白釉黑彩”的碗。他拿在手上细细看,碗的胎与宋代吉州窑的黑釉碗胎工艺差不多,表面上的海水、飞鸟纹做工还精细,便花100多元钱从摊主处买了下来。可是回到家对照了有关资料后发现,这碗其实是“老胎新彩”,外表是被后人磨擦过的,在去掉原图之后重新画上去的,且飞鸟形态呆板,虽胎是老的,但彩为新的,因此收藏价值大打折扣。这次教训他牢记在心。
市场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力
“收藏瓷器首先要炼就一副火眼金睛,一定要对瓷器有一定的认知,稀里糊涂就冲进市场的爱好者千万别急于购买。”高松年告诉笔者,“可以说,在二百大这样的收藏品市场,95%左右是假货,而剩下的5%不是破的就是缺的,真正好的东西几乎没有,所以,捡漏就成为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了。”
高松年认为,市场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力。他说,为什么有些博物馆的鉴定家有时会分不清真假,就是因为他们平时看到的都是真货,不知道假货是怎么样的。市场就给了收藏爱好者一个认清假货的平台,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么来的。
经过多次交学费的经历之后,高松年渐渐总结出了他的一套鉴别技巧,从而上当也越来越少了。
鉴别古瓷器的四步骤
在古玩收藏中,高松年自认为最有把握、最有兴趣的是古瓷器。交谈中,他毫不吝啬地把鉴别古瓷器的四个步骤告诉了我们。
他说,所谓鉴别古瓷器的四个步骤,即看古瓷器的胎、釉面、彩料和老气。看胎,主要是通过触感获得的,如唐代的胎比较松,基本与陶土一样,但是发展到后期,胎的颗粒开始变细,相对就比较硬了。
看釉面时,必须对不同年代釉的特点要有所了解。如北宋的釉料是石灰釉,无粘性,涂上去会流淌下来,所以表面不是很均匀;南宋的釉料是由石灰碱釉构成的,黏附力强,所以涂得很厚也不流淌。
看彩料,比较容易辨别其不同年代,因为各年代的青花是不一样的。如烧冶后蓝色特别亮的苏麻离青料是元代的,嘉靖年代则为紫色且易蕴化的回青料,康熙年间颜色就变成特别漂亮的艳蓝色。他说:“我年轻的时候买过一只龙首壶,当初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只是觉得其造型漂亮、上面的青花也很别致,但是有点磨损,便花了不到100元钱买下了。20年后,杭州的一位瓷器鉴定专家告诉我这个是元青花,给我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瓷器发展到元代已相对成熟,选用的料都是波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而这个龙首壶透出的蓝宝石光正是苏麻离青料独有的特征。”高松年得意地告诉我们这次意外捡漏的经历,可见彩料知识积累的重要。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看瓷器的老气,主要是看瓷器表面有没有一层看似油油的包江在上面,且包江时间长了会跑来跑去,所以老东西一般会发出舒光,光泽较柔软、养眼。
听了高松年的一席话,我们认为他的最重要经验有两条:一是收藏知识的积累并不能够光看书,还需要多逛收藏品市场,多向专家请教;二是同时要经常去博物馆看看真品,只有多看、多问、多比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