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创新典范”专题报道·求学求职
3  4  
PDF 版
· 图书馆建在家门口
· 架起沟通“三农”的桥梁
·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常青树”
· “全民社保”惠及城乡居民
· 浙江财经学院:优先录取高分考生
· 项目、资金、心态是创业成功关键
· 备战第八届国际教育展最新播报
· 福彩“双色球”彩票
知识竞赛抽出一二等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图书馆建在家门口
——嘉兴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张凤鸣
  【创新关键词】 图书资源城乡共享

  每到周末,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农民余跃明都会在镇上的图书馆里泡上一天。

  以前,镇上只有一个简陋的图书室,而现在有了500平方米的图书馆,3万册定期更换流动的图书排满了高高的书架。旁边还有十几台电脑,方便读者查询和调阅全市图书馆的藏书。

  手持一张借书卡,在家门口最近的乡服务点或镇图书馆就可以借书还书,像余新镇这样的图书馆乡镇分馆,目前在嘉兴已经先后建成开放20个,图书流通站已经覆盖到各个村。这些建在城乡百姓家门口的图书馆,给村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存在着较大反差,乡镇居民很难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2007年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将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作为建设文化大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市区民生工程之一,探索在全市建立以市、县级图书馆为中心,以图书馆乡镇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图书室和图书流动车为基础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如今,所有市、县总馆和乡镇分馆的数字资源已经实现共享,文献资源由总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实现了文献资源的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读者可在嘉兴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计算机检索到各馆的书目,并凭自己原先的借书卡,实现一人持证,多馆借书。

  此外,基层读者可以通过分馆内的数字信息库,共享全市各图书馆近200万册的图书资源,进行图书预约、网上续借和馆藏书目查询,还可免费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培训、展览、讲座等服务。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国新:嘉兴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是“城乡一体化的总分馆制”,表现在建设规划城乡一体化,管理运营城乡一体化,资源流通城乡一体化,服务享有城乡一体化。最终的目的是消除图书馆服务的城乡差别,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让全市人民共享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成果。

  【受益者感言】嘉兴某企业女工夏小宁:我特别喜欢看小说,以前要去镇上借阅,得走很长的路。现在流动站有2000多册图书、50多种期刊,基本上能满足我平常阅读的需要了。一到周末,我哪儿都不去,只想坐在这里看书,这里的环境和城里的图书馆一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创新典范”专题报道·求学求职 00011 图书馆建在家门口 本报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张凤鸣 2009-6-10 48256F32002924A6482575D0004A5528[A1-阮蓓茜≈A5-张凤鸣≈B1-俞剑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