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瑞安日报记者 夏盈瑜) 位于瑞安的浙江华联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眼下不仅可以轻松参股到车间,拿到分红,这几天公司还计划将3个“股份制车间”申报为集团的子公司,这意味着,原来享有车间股份的人才就要变身为企业老板。
“实施车间入股的初衷,是因为优秀人才难留。”这是所有上规模企业都遇到过的难题,华联曾高薪聘请技工,但高薪对工人和企业都有压力,也不是留人的最好举措。董事长袁焕春的解决方法是:每开发生产一项新产品,就成立一个独自核算的“新产品股份制车间”,企业占股50%,其余的50%根据人才在该新产品开发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予以16%至1%的管理或技术股。
这几天,华联药机的车间内,技术、管理人员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华联已有3个车间发展成股份制车间,20名员工成为车间股东。其中股份最多的占16%。“股份让人才成了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办公室主任吴小明说:“车间管理再也不用企业费神,员工上下一心拓市场、攻技术,不仅开发新产品可获得股份,连有创新管理意念,哪怕是一个优秀的点子也可以拿到股份。”经过运作,股份制车间走向制度化、成熟化,越来越多的人才奔向华联,企业开发产品的速度提升了,档次提高了。
更难得的是,企业还为一些暂时缺钱的技术人才垫付参股本钱。灌装车间参股到企业时,由于参股人才资金有限,按照传统的参股方式,资金不到位就不能作为股东之一,但企业领导层毅然决定:先为员工垫钱。不久后,新产品通过鉴定,畅销国内外,并拿到可观的利润,“既然已经开始分红,也就不需要再投入股金了。”灌装车间股东们成为有史以来不用投入股金却能拿到分红的股东。
技术人才柯益荣在罐装车间拥有8%的股份,去年年底,按股份拿到12万元分红,远远超过他的原有工资收入。他告诉记者:“只要有点子、有技术,参加新产品研发,就能成为股东,前期的开发成本和后期的投入完全由公司承担,员工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这样的股东越当越有信心。”
拥有了车间股份,收入稳定提高,员工中掀起了“买车热”。据介绍,该企业员工开春至今已新增7辆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