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PDF 版
· 今年高考录取率超过81%
· 良渚先民爱在高处安家
· 5日芒种
进入炎夏
· 小鬼学当家
· 宁海百余古戏台重新开张
· 全省500多辆出租车免费送学生赶考
· 《费多,等等》让你开心一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民俗文化“活”在百姓生活中
宁海百余古戏台重新开张
  本报讯(记者 李建新 陈醉 宁海县报道组 周武军) 长39米的大青龙,由72个壮汉缓缓抬出,王者之气迎面而来;几十个手拿红丝帕、大烟袋的“古代媒婆”,边走边跳,逗乐了全场……25种从民间“古戏台”中走出来的宁海民俗文化,巡游街头巷尾,惊艳四座。

  “这些民间风俗表演,我们平时每天都能看到!”正在看表演的岙胡村村民自豪地说起村里的古戏台。自从古戏台重新开锣,村里男女老少总动员,自发、自创,把各种传统艺术搬上舞台。在宁海已有百余个古戏台重新开张,成为民俗文化的重生地。

  失落文化的基因,就在百姓生活中。长街镇700年前就有元宵抬龙祈福的习俗,后来一度失传,镇里年纪稍长的人都会怀念小时候看抬龙的热闹场面,都还清楚地记得几十米长龙经过家门口的欢腾劲……“我们就着记忆,自己动手做龙。复原抬龙习俗并不难,但如果是为了偶尔的表演,那也仅仅是一场戏罢了,不再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生活。”一位村民的话,让人深思。

  民俗文化只有融入百姓生活,才能绵延不绝。随着百姓生活习惯改变,一些原本扎根民间的小技艺渐渐淡出视线,有的甚至失传。为保护民俗文化,宁海文化部门专门修缮了各个村的古戏台,让百姓自编自演自己的民俗文艺,充分调动百姓参与热情。每年,宁海各种民俗PK赛层出不穷,民俗表演还常常走街串巷地展示。

  “各个村的古戏台热闹开场,村民千方百计把自家的“压箱宝”搬出来,泥金彩漆的传人出现了,各式的古船走出了“深闺大院”,古老的船灯再度开始祈求出海平安……如今,宁海农村还原了自己的特色风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16 宁海百余古戏台重新开张 2009-6-4 48256F32002924A6482575BC0016DD1B[A2-李建新≈A2-陈醉≈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