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海盐学校响起乡土儿歌
· 虽是常见病
切不可大意
· 学生自创品牌多姿多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用家乡话唱童谣,还加入说唱元素
海盐学校响起乡土儿歌
  本报讯(通讯员 马晓燕 汤燕萍 记者 陈培华) “你姓啥,吾姓张。张啥人,张果老……”这是一首叫《你姓啥》的民间儿歌,在问答和接龙的形式下,孩子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姓氏创编新词。海盐的一些小学和幼儿园,根据乡土特色编创了一批琅琅上口的儿歌。绚丽多姿的本土童谣如一股股甘泉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

  万禄幼儿园副园长姚群利说,过去被视为“老土”的乡土童谣和民间儿歌,其实蕴涵着丰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可以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骚子歌”在海盐民间曾是祈福仪式的歌谣,器乐演奏时热闹非凡,气氛欢快热烈。向阳小学将“骚子歌”儿童化,抓住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创编成儿童能听得懂、学得会、唱得响的儿童骚子歌。

  为了更时尚更现代,向阳小学还在“骚子歌”中加入了RAP(说唱)元素,更具有节奏感和强烈的跳跃感,展现在孩子眼前的是海盐地道的风土人情,充满民族韵味和地方特色。该校已经编写出了九首“儿童骚子歌”,而且《大头菜》、《窗外的四季》、《家乡的桥》还在各类艺术节上获得大奖,被学生广为传唱。

  校长张拥军说,向阳小学将骚子歌引入课堂,引入组唱、合唱、表演,让更多的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海盐地方文化,也唱出了儿童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五年级的罗同学一唱就喜欢上了骚子歌,她说:“用家乡的话唱歌更亲切。”

  生活的歌谣也是最动听的。“又是一天新来到,小陶子们起得早。服装整洁领巾艳,见到老师问声好。”每天早读的时候,向阳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会唱起自己编的《一日歌》。一(3)班的张雨鑫说:“歌词都是我们每天在做的事,唱起来很容易,每每唱起这个歌,我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是正确的。”

  海盐县行知小学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诵读、编创一些诙谐活泼、充满童趣、乐观向上的“绿色儿歌”,让这些好听易学的新儿歌走进孩子生活。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编创的《自立歌》《小孩不小歌》《小先生歌》的诵读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13 海盐学校响起乡土儿歌 2009-6-3 48256F32002924A6482575C70024E5B6[A2-陈培华≈B1-周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