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创业项目为何只是纸上谈兵
· 残障人士专用车位
· 在校大学生获50万元创业资金
· 残障人士专用车位
· 北京党政机关拟错时上下班
· 学生学本领 政府给补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省二轻集团公司,无疑是“浙江城镇集体经济”时代变迁的缩影和发展的标志。1997年,由省二轻工业总公司成建制改建而成的省二轻集团公司,在历经政企转轨、管理职能转变和产权制度改革后,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治理严谨、制度先进、业务多元的投资控股集团,投资和管理的企业达20余家,系省政府主管的大型集体企业。2008年,集团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8亿元。

  回眸过去风雨数载,省二轻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经营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素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历程,就是二轻人发扬“合作、创新、共享、自律”精神的奋斗足迹,就是二轻人埋头苦干、自强不息的创业风采写照。

  改革释活力

  深化企业改革,创造体制优势

  我省二轻系统的改革,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起动,属于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先发地。至本世纪初,集团公司的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尚处于经营状态的下属企业,普遍存在着冗员众多、经营机制老化、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效益每况愈下等诸多问题。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但是由于集体企业的先天性缺陷,无法享受到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改制的巨额成本以及各种疑难杂症,只能由集团公司自己来解决。为了解放生产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体制,集团公司排除万难,把改革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属企业改革。

  在改革前行的路上,省二轻集团公司体现了自身体制改革清晰的思路和明显的特色,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特有的“浙江二轻改革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打破原来一元化的集体资本股权结构,引入企业经营班子和骨干职工的个人资本,形成集体股权和职工自然人股权相结合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在股权置换的同时,职工身份进行了置换,由原来的“企业人”变成“社会人”,改制企业与职工建立了新型的劳动关系。为了充分体现“集体资产集体共享”的特点,进一步激励经营团队和职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改制企业可持续发展,集体与个人共同分享资产的增值,集体股东将自己应得的部分利益奖励给经营团队和职工,即经营团队和职工为企业赚取的利润越大,其分享的成果就越丰厚。这种“共享”的实践,着实增强了集体企业职工的原动力,促进了各改制企业经营业绩的明显提升。

  随着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完成,近年来,省二轻集团公司将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深化上,着力于股权多元化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创新。

  深化改革的每一步,都让传统的集体企业迸发出时代的活力:

  ——浙江二轻企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由集体控股转为职工自

  创业创新 再立新功

  ——省二轻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拓新路

  然人控股,走在了省属外贸企业改革的前列。

  ——浙江申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

  ——浙江华银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实施了经营团队增持计划,受让部分集体股权后实现控股地位,成为集团公司范围内加工型制造业深化改革的示范。

  经济全球化使市场变得更加广阔,“二轻人”秉承着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内部改革改制的同时,积极走合资合作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以开放态度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品牌和资金创造竞争优势。集团公司先后与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杭州松下马达有限公司,与韩国LG集团合资成立了杭州乐金化妆品有限公司。

  

  转型促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路径

  近年来,围绕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省二轻集团公司致力于调整转型,在巩固和提升商贸业、塑料机械和制品制造业、商品住宅开发等原有业务的同时,着力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文章。

  “省工艺”、“省皮塑”是我省内外贸行业的老字号招牌,至今仍然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国际国内市场行情的跌宕起伏,令传统贸易遭遇严重的寒流。近年来,包括省工艺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省皮革塑料有限公司在内的集团下属贸易企业积极主动应对形势变化,大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商品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延伸流通产业链,努力从传统商贸公司向现代综合贸易服务商转变。

  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水平一流的塑料机械生产厂家之一。这几年公司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先后研制的多个智能型、节能型新产品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为了大幅提升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该公司将进一步增加投入,并通过有效的资本运作,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迈入先进制造业行列。

  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省二轻集团公司将发展类金融和现代商业地产服务业作为今后重点培育的战略新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支点。2008年,集团公司投资组建了“浙江轻工联担保有限公司”,向信用担保领域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同时积极筹划成立典当公司,参股小额贷款公司,参与创业投资基金……类金融产业投资布局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优化配置地产存量,开发经营商业地产,发展商务楼宇经济,省二轻集团公司对这块业务的思路非常清晰。杭州城市中心商务大楼——浙江二轻大厦的更新改造项目,是集团公司商业地产运作的重大手笔,现已正式启动申报工作,预计改造后将彻底改变原有面貌,再度成为延安路亮丽的商业标志。省二轻建筑装饰材料市场自去年顺利迁至大关路288号以后,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都有了显著改善,目前正致力于创建星级专业市场。此外,利用原有地块资源,集团公司正在积极探索科技新材料孵化器开发项目。

  

  创新添后劲

  破束缚勇开拓,推动科学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顾过去,创新精神一直是二轻企业坚守的企业精神,创新实践更是集体企业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谋求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省二轻集团公司创新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曾入选“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之列;省工艺品公司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名列中国进出口规模最大的500家企业行列;申达塑机曾荣获国内塑料机械唯一最高奖——国家银质奖;华江科技公司曾圆满完成联合国环保项目;华银非织造布公司弹性无纺布等项目曾获得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技术创新奖……

  近两年来,省二轻集团公司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集团公司范围内获得多项新型实用专利授权;申达机器公司与华江科技公司分别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申达”牌注塑机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省二轻企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艾诗雅特”服装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为了使创新工作能够真正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省二轻集团公司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创新强企”的响亮口号,以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抓手。省二轻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戴震华认为,企业要发展,要在市场中有竞争力,必须创新,并且是持续创新。集团公司将在“创新强企”年活动的第一年,拿出百万元巨资奖励创新项目,希望以创新促转型,以创新促提升,争取通过三到五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创新体系,建立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培养一批思想解放、勇于开拓、能力卓越、善于合作的创新团队和个人;营造一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讲求实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力争创新项目带动销售规模和利润年递增10%。

  

  人才筑支撑

  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省二轻集团公司深谙其中内涵。多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集团公司一直强调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花大力气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经营班子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失衡、能力素质匹配度低等问题,是集体企业的传统弊病,通过几年的努力,上述结构性问题得到较好改进,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合作”、“共享”,这两个主题词在二轻是用得最多的。集体资产,集体管理,集体共享,在集体组织这个和谐舞台上,每一位二轻职工都能充分履行应有的权利,施展自己的才华。

  “尊重人才、发展人才、实现人才的自我价值”,是二轻多年秉承的用人之道。集团公司构筑的由员工培训、个人发展和梯队建设等多环节组成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及科学的考核体系与创新的激励机制,有力地激发了员工的创业积极性。拼能力,比贡献,讲业绩,在集团公司已蔚然成风,一个个善于合作、勇于开拓的创新团队正在不断涌现。

  为促进集团转型升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点,省二轻集团公司正着手编制战略发展规划,并把人才规划作为其子规划进行认真研究部署,目标是打造两支一流的队伍,即经营管理者队伍和专业技术工人队伍。为满足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今后三年内,集团公司将面向海内外高薪引进四十多名各成员企业迫切需要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以此来带动各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驾驭能力的提高。

  ·资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12 2009-6-3 浙江日报000122009-06-0300019;浙江日报000122009-06-0300020;浙江日报000122009-06-0300021;浙江日报000122009-06-0300022;浙江日报000122009-06-0300023;浙江日报000122009-06-0300024;浙江日报000122009-06-0300025;浙江日报000122009-06-0300026;浙江日报000122009-06-0300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