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为2亿儿童寻找童谣的春天
· 经典儿歌出现“断层”
· 少儿歌曲缘何难现经典
· 孩子需要出自内心的音调
· 和孩子一起唱经典儿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经典儿歌出现“断层”
  

  “原来很动人的歌,大人一唱,故作天真,就失去了童真童趣。”看了刚刚举办的一场优秀少儿歌曲音乐晚会,词作家黄奇石由衷地感到,写一首好歌难,写一首好的儿童歌曲更是难上加难。“无论创作还是表演,无论唱歌还是跳舞,我们应该记住的一点是:切忌将成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他说。

  一首好儿歌往往能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一代人的成长。我国目前有2亿多儿童,但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人员却少得可怜。如今,在曾写出经典儿歌的老一辈作曲家的身后,中国儿歌越来越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

  面对孩子们满口的“成人调”,面对家长的担忧、老师的焦虑,对中国儿歌界乃至于整个歌曲创作界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正在一些音乐人的头脑里凝聚。

  在这场晚会演唱的23首歌曲里,既有流传了几代的经典老歌,也有文化部、共青团中央等发起的“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实施以来新创作的、广大青少年较为熟悉的《春晓》、《青春舞台》等新歌。

  可以说,这台晚会是对中国优秀少儿歌曲的集中回顾和展示。可在黄奇石看来,前半场从《春天在哪里》、《小燕子》到《我爱北京天安门》、《闪闪的红星》,曲曲动听;后半部分的歌曲相比起来则弱了一些。

  “差距主要源于是否有童真、童趣、童心,儿童歌曲难写就难在这一点。许多艺术大师终其一生,追求的就是这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分钱》,今天听起来依旧亲切上口。随着这首歌的作者、“一分钱爷爷”潘振声的去世,许多人不禁感慨:《一分钱》充满了童趣和符合少儿心理的场景情态,如今,这样的儿歌实在太少了。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在很多小学里,一曲《真心英雄》被“小编剧”篡改成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灰色童谣”,那些课本上的传统儿歌更是不能幸免。

  而在不少幼儿园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爱情鸟》、《大花轿》等都市情歌的曲调也被老师大胆“拿来”,不断推出“幼儿版”。

  已经工作了9年的北京市第六幼儿园教师赵燕燕说,在为孩子选择歌曲时,她发现,贴近生活、有故事性和鲜明动作形象、符合孩子想象的歌曲,孩子特别喜欢,也能够模仿,“现在符合孩子思维特点的歌曲很少,新歌更少。”

  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八九十的家长认为,如今的少儿歌曲过于成人化、通俗歌曲化,童真、童趣、童心正在远离孩子们的生活,《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等流行歌曲成了这些稚嫩的口中唱出的“主旋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经典儿歌出现“断层” 2009-6-1 浙江日报000102009-06-0100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