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资讯
3  4  
PDF 版
· 人水和谐写华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6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水和谐写华章
——余杭区建设民生水利打造“品质之城·美丽之洲”
□ 莫建宏
  [前言] 风云际会,中华崛起。经由改革开放30年的锤炼洗礼,走过共和国60年披荆斩棘路,我们已然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局面,我们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的应对实力和饱满的发展信心。

  此时此刻,应对时局挑战,我们更需要科学发展;实现60年新跨越,我们更需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在“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今天,意义更显非凡。为彰显典型经验,提振发展信心,助推民生建设,本报特于创刊60周年之际,开设“60年新跨越·科学发展典型解读”宣传专栏,今起推出“聚焦民生水利十大典型”系列。

  本期聚焦的是余杭区水利。作为华夏文明象征之一——良渚文化的发源地,余杭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优势。近年来,余杭审时度势地确立了打造“品质之城、美丽之洲”的发展战略,水利工作在全区上下得到空前强化。统筹城乡,立足民生,科学发展,水利工作的全面扎实推进正让余杭山山水水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60年新跨越·科学发展典型解读

  “聚焦民生水利十大典型”

  策划、主持:李昌先 张萍

  电话:(0571)85310745

  E-mail:zjreport@163.com

  秀丽天目逶迤,丰沛水系纵横。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的余杭,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苕溪滋润,运河穿越。水,孕育了余杭几千年的文明,也带来了余杭经济的繁荣。如今,在余杭区打造“品质之城、美丽之洲”的总体战略框架下,余杭水利建设步伐铿锵,谱写着一曲曲人水和谐的精彩乐章。

  人水和谐写华章

  ——余杭区建设民生水利打造“品质之城·美丽之洲”

  □ 莫建宏

  第一章 清水碧波 别样江南

  城郊河道焕然一新

  融入大都市,建设新余杭。作为杭州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余杭对城乡环境状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为此,余杭水利把“清洁·绿化余杭行动”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水安全保证、水循环正常、水生态改善、水景观优美”的水环境。

  为了逐步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的河道整治目标,余杭以河道疏浚清淤工作为抓手,以半山地区、临平副城、对接城区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以新农村环境建设和防洪安全隐患河道治理为依托,建立领导班子,组建实施机构,积极筹措资金,抓好项目管理,一年一阶段地完成年度城郊河道整治任务。

  在城郊河道整治实施过程中,他们充分结合余杭实际,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因地制宜,分类整治;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实施“清淤、护岸、截污、绿化、景观、拆违、局部节点立面改造、交叉建筑物改建”等内容,着力提高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即外河均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内河确保排涝通畅、生态环境改善,并逐步改善水生态环境,对人群集中区、开发区块,建设亲水建筑,打造景观节点,发掘文化碎片,做到防洪、景观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据统计,去年余杭区整治城郊河道计划为28条,共计63.33公里,按照对接城区、重点镇村、半山区块以及其他河道等四个分类,实施重点镇村河道5.5公里,半山区块28.28公里,其他河道29.55公里。为此,余杭区不惜加大投入,完成总投资约1.6亿元。为确保工程质量,余杭区林水局牵头,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对完工项目开展竣工验收工作。

  清水碧波泛城乡,别样江南现余杭。而今的余杭,河道整治,绿树婆娑,流畅景美,配套齐全,处处呈现出人水和谐的盛世景象。

  第二章 清源引流 取水惠民

  农村饮水安全可靠

  解决广大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余杭,农村饮水工程已经连续两年被列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大事,其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建设标准均创下新的纪录。仅去年一年,余杭新建152个水源工程,清水消毒池161座,慢滤池37座,敷设供水管网1670多公里,工程新增供水规模1.22万吨/日,共已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1741户39736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使得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9.3%。

  科学规范操作,确保工程质量。在严格制定实施方案的同时,余杭区还提出了30日断流不断水的新标准,大大提高了水源供水保证率。针对山区地质复杂、水源流量不稳定、断流等因素,采取堰坝、地埋式蓄水池、打深井、挖沉井、山塘水库取水、山泉(山溪)引水等多种方式解决水源问题,使饮水工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出台政策措施,强化建设管理。余杭区于去年出台了《余杭区山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对项目建设的申报立项、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竣工验收、水源保护、长效运行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今年在区领导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又先后印发了多份文件,传达工程指导性意见和精神。

  多元化筹资,强化资金管理。余杭区政府专门设立农村饮水工程资金专户,根据各镇乡财力状况和工程建设难易程度,水源工程按工程直接费80%和90%补助;管网及其他工程按1500元/户和1800元/户补助。同时,积极向省市争取资金补助,各镇乡发动群众筹资投劳。为加强饮水工程资金管理,各镇乡政府实行了专户储存。在资金的拨付与管理上,实行按工程进度拨款的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部门联动,形成建设合力。在建设过程中,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领导多次深入工程建设现场检查指导、视察和评议,不仅直接检查指导工程建设,而且扩大了农村饮水建设项目的社会影响。各镇乡和区林水局全力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水源确定、方案审查、招标投标技术指导、监督管理、拨款审核、完工验收等工作,区发改局、财政局、卫生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做好检查、指导和督促。

  推广新材料,应用新工艺。在饮水工程建设中,余杭区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PE新材料管材得到普遍应用,大力推广使用获国家专利的 “CL缓释消毒器”和“ZD型一体化式”等多种先进实用型净水、消毒设备,使供水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还将筹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

  第三章 未雨绸缪 众志成城

  防汛防旱应对有方

  余杭三面拱卫省城杭州,其防汛防台能力直接关乎杭州安全,责任十分重大。为此,加强区内防汛防台抗旱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能力一直是余杭紧绷之弦。

  2008年,余杭接连经历了多次自然灾害:2月初的雨雪冰冻灾害,“6·11”、“6.·18”的两次梅雨洪水灾害,以及“海鸥”、“凤凰”、“森拉克”等3个强台风的袭击,对余杭区的防汛防旱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经过有关部门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团结奋战,确保了“五不一正常”的防汛总目标,夺取了防雪灾和防汛防台抗旱的全面胜利。

  在防御灾害过程中,余杭区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投入,做到:责任到位,明确分工;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加强领导,科学调度;落实责任,保障重点;加强监测,全力抢险;强排内涝,确保畅通。协调得当的指挥,科学有方的调度,畅通的政令,一致的步调,体现出余杭区在灾害面前强大的应急能力,防汛防旱工作可圈可点。

  去年梅汛期间连续“6·11”、“6·18”两次强降雨过程,东苕溪流域长时间高水位运行,苕溪以北的堤塘出现了200多处的渗漏和滑坡等险情,南苕溪上南湖堤防全线告急,瓶窑集镇有600多户居民住房进水的灾情。余杭区防指5天内3次启动Ⅱ级防汛应急响应,共发出紧急传真电报40多份,洪水调度令20多份,3次开启了北湖滞洪区分洪闸。区水利部门加强预测预报,科学调度决策,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灾减灾作用。各镇乡街道精心组织、靠前指挥,累计组织1.2万余人的抢险力量,抢修险工险段228处,安全转移受灾群众7290人。西险大塘沿塘6个镇乡落实500余人,每100米1人,连续七昼夜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在上级指挥、全民动员的推动力下,防汛防台工作顺利完成预期目标。

  第四章 思想再解放 举措再创新

  科学发展再创佳绩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日前,一场广泛而务实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余杭区轰轰烈烈地开展。在水利领域,余杭水利从组织领导、分类指导、工作创新、统筹兼顾、营造氛围等多个方面高标准严要求,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彻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他们采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总)支部学习会、专题研讨、讲解辅导等形式,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委重要会议及领导同志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重要决定及有关文件精神。

  围绕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余杭水利确定了“构建组团防洪体系和水利保障能力、加强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研究”等重点调研课题,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带队开展调研。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分赴兄弟县市考察学习,拓展水利发展思路;通过“沉下去”的方式,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和发掘典型经验,调查制约水利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推进创新、服务基层的办法举措。

  同时,制定深化解放思想大行动方案,以“坚持科学发展,围绕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余杭水利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深化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研讨会。以思想解放引领观念转变,以思想解放推进实践创新,努力在余杭水利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在分析检查阶段,余杭水利将分别组织召开各类民主恳谈会,通过分发征求意见函,结合政民互动平台、林水网站、电子邮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找准影响和制约水利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深入查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分析原因,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将认真组织评议,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

  在整改落实阶段,余杭水利将突出重点,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水利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办好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进一步理清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思路,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及时制定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把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破难建制工作中,实行领衔制、承诺制、公示制、问责制,每位领导干部领办一个以上破难建制项目,包案负责。对一些在短期内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说明情况,待条件成熟时逐步整改解决。对多数群众认为整改不到位的,要重新进行整改。

  【尾声】:打造“品质之城,美丽之洲”,这是余杭的战略定位。水,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品质生活离不开水,美丽之洲更是与水须臾不离。如果说依山傍水,物华天宝,独特的山水禀赋曾经造就了灿烂的良渚文化,那么,在余杭发展历史上最为神速璀璨的今天,水,必将又一次担负起应有的职责。我们期待着余杭水利不断书写一个又一个新的传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2 人水和谐写华章 □ 莫建宏 2009-6-1 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16;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08;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09;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13;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15;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19;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10;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12;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11;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06;浙江日报000122009-06-01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