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F0044版:2009高校报考指南
3  4  
PDF 版
· 80所外国合作高校,
学生出国交流机会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6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80所外国合作高校,
学生出国交流机会多

  院校代码 0007

  ■1911年,创建杭州中等商业学堂。198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

  ■8大学科: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

  ■3个博士学科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硕士点、50个本科专业。

  ■研究生、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4700余人(含独立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944亩,分为下沙校区和教工路校区。

  ■2009年面向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新生3690人,在浙江省有21个专业列入重点批招生;省外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列入重点批招生。

  在校说英语,出国说汉语,特色项目成效显著

  为了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敢说、能说英语,我校设立了独具特色的英语口语促进项目SEPP(Spoken English Promotion Project)。学校每年邀请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外国学生来校,每天安排专门时间与我校学生进行英语交流。2002年开设此项目以来,影响广泛、成效明显。几年来共有近千名留学生来我校参加此项目,直接受惠于此项目的我校中国学生高达50000人次。仅2009年上半年,就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5个交流团共80余名外国学生参加此项目,我校参加项目的学生将超过一万人次。

  英语口语促进项目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06级非英语专业严儒恋同学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力挫群雄,荣获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经教育部批准举办的全国唯一的大学英语综合能力竞赛活动,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齐抓共管,优良学风结硕果

  弘扬优良学风,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使之成为栋梁之才是我校的天职和使命。学校一直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主线,齐抓共管,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汉语021班和行政0301班被教育部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06级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425分以上)达92.07%,位列全国前10名。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06%,其中568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录取为硕士研究生,132人被团中央、外交部等单位录取为国家公务员。2009年全校有627位应届毕业生考研分数超过国家A类地区复试线。2007年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盛会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名列浙江省第1名、全国第52名;2008年的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获得了1金1铜。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学生年年披金挂银。

  曾经担任我校英语口语教师的马尼拉远东大学英语系的欧姆尼·贝乐感慨说:“我们耳闻目睹了他们如何珍惜在学校里的每一天,学生们这种刻苦学习的态度在我的国家里很少看到。”

  禀承君子之志向 构筑育人之沃土——章乃器学院

  为了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育才观念,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领先、兴趣学术、创新思维”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我校从2004年开始,每届从录取的新生中选拔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章乃器学院学习,现有在校生429名。2009年各省第一批录取的学生,高考成绩符合章乃器学院选拔条件者,可申请进入章乃器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救国会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先生是早期就读我校的校友,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家。他创办的中国征信所,开近代中国人用科学方法进行信用调查之先河。我校以章乃器先生的名字命名学院,是为了弘扬章乃器先生求真务实、矢志不渝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积极猛进的作风。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章乃器学院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滚动分流制。

  章乃器学院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网络、图书资料和实验室等方面享受本校研究生待遇;奖学金的评定比例将比普通班级增加30%左右;在章乃器学院完成学业的学生,在其毕业时由学校发给荣誉证书。

  群星闪耀汇成璀璨银河,章乃器学院正成为优秀学子的荟萃之地。如:04级孙金钜同学的论文被美国华盛顿大学主办的SCI期刊《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录用;李雯、梁燕、毛慧珍3位同学分别在2007、2008、200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金奖。学院08届(首届)毕业生签约率达到100%,两届毕业生中有近50%的学生被国内外名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其中2005级陈文同学,在三年内修完大学四年全部课程,提前一年毕业并考取北京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我校将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并开通多门招生咨询热线,电话号码和咨询时间、地点将第一时间公布在我校《招生信息网》上,网址:http://zhaoban.zjgsu.edu.cn/indexzb.asp,同时开通《有问必答》网上招生咨询平台,欢迎咨询!欢迎报考!

  下沙校区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教工路校区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教工路149号                     邮编:310035

  招办电话:(0571)28877228(FAX),28877229     电子邮箱:zhaoban@mail.zjgs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zjgsu.edu.cn                招生信息网:http://zhaoban.zjgsu.edu.cn

  我校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工作,与美国、加拿大、智利、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瑞典、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的8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和费次伯格州立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考文垂大学、英国欧洲伦敦商学院,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维尔道科技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爱媛大学和静冈理工大学,韩国南首尔大学和龙仁大学,泰国暹罗大学,菲律宾的菲律宾大学和圣托马斯大学等50多所国外大学签署了学生互派协议。学校每年将根据合作协议和各外国学校的具体要求,选派优秀学生作为交换生赴国外合作大学学习1-2学期,学分互认。被选派学生一般只需要交纳我校学费,不必再向国外大学交纳学费。部分国外大学还设有面向交换生的奖学金。同时,我校与多所海外高校合作开展短期语言文化交流项目,选派学生赴美、英、德、日、韩等国家学习、考察、交流。2007年和2008年共派出250余名同学。

  2009年我校把“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与水平”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我校国际化办学的不断深入,与外国高校的交流会逐年增多,国际资源将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将有机会到外国高校学习交流。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是首批经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2004年11月被教育部正式确认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学院自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设有5个基础教研部、14个系,27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学生8600余人。2009年面向浙江省、安徽省、甘肃省招收新生2260人。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并依托浙江工商大学办学,共享其部分教学资源。学院沿袭原杭州商学院的校名,继承了浙江工商大学多年来积淀形成的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同学们从入学开始就有一个高的起点,也为今后迅速成长创造了优良环境。

  学院设立了高额度、多种类的奖学金。如特别优秀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考研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奖学金的获奖面超过60%。其中特别优秀奖学金为最高额度奖学金,获奖比例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本年级学生数的2%,奖金额为10000元/年。1999年以来学生获得的各类奖金额已达3000多万元。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下沙校区位于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教工路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49号。

  教工路校区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49号                         邮编:310035

  下沙校区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学院网址:http://hsy.zjgsu.edu.cn                         招生信息网:http://zhaoban.zjgsu.edu.cn

  联系电话:(0571)88842479 28877228                 电子邮件:zhaoban@mail.zjgsu.edu.cn

  院校代码 0096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2009高校报考指南 F0044 80所外国合作高校,
学生出国交流机会多
2009-6-1 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06;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07;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09;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08;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10;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13;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03;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11;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14;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04;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15;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05;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12;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16;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21;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18;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19;浙江日报f00442009-06-01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