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遂昌独山村民自编自导汤显祖情景剧
· “为‘下属作风不良’道歉”
彰显了什么
· 感受“消防兵”的艰苦
· 茶末茶梗“变身”卖出名茶价
· 服务员免费上门照顾残疾人
· 民间借贷利率成民企风向标
· 小档案 大服务 便民生
· 宁波为千名未就业大学生
“深造”埋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昌变废为宝延伸茶叶产业链
茶末茶梗“变身”卖出名茶价
  本报讯 (记者 周智敏 新昌县报道组 陈益 张君南) 茶叶末、老茶叶、茶梗……这些茶叶的“下脚料”能有什么价值?新昌县在茶叶上延伸开发出茶工艺品、茶香枕、茶砖等10来个产品,使“下脚料”大胆“变身”, 大大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茶农收入。同时,茶叶机械、茶叶保鲜剂、有机肥、茶叶包装等配套生产也日益发展。在该县茶业超过10亿元的产业链总产值中,其中有近2亿元,就是这些延伸产品创造的。

  新昌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县有茶农6万多户,今年春茶交易量达4600吨, “大佛龙井”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但龙井茶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状茶末,而龙井茶采摘后,也会修剪下大量的老叶及茶梗。原来这些茶末、茶梗由于价值低,农民往往将它倒掉或焚烧,污染环境。

  为了进一步延伸茶叶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新昌县出台了农业龙头企业跨越奖、产业化项目专业奖等,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开发涉茶新产品。在政府的激励下,该县出现了一批专门收购和加工茶末、茶梗的企业,他们变废为宝,帮助农民找到了增收的新途径。

  新昌县儒岙镇后将村农民潘达军,从普洱茶的茶砖工艺品中得到启发,尝试将茶末制作成挂件、屏风等工艺品。去年,他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这些茶末做的工艺品,在绍兴市最近举行的“创业创新”项目推介会上,受到了市民的热捧。由于这些工艺品天然环保,并有吸附异味、有害气体的作用,面世不久就接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客户的订单。“以前茶末几毛钱一公斤也没有人要,现在,我们的收购价是每公斤6元。而制成的工艺品可以卖到几百元,能卖出名茶的价钱。”老潘告诉记者。儒岙镇横板桥村茶农章伯兴说,他现在光卖茶末,一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

  与茶末相比,每年龙井采摘结束后修剪下来的老叶和茶梗,数量更为庞大。去年,该县镜岭镇农民王德成将这些老叶、茶梗炒制烘干后,碾成片状,成为茶香枕的填充物。最近,他与新昌达利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刚刚交付了台湾东森电视台定做的1.8万只茶香枕。王德成说,目前,他又开发成功用茶梗加工而成的宠物垫、鼠标垫,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王德成的公司刚起步,每年消化掉的老叶、茶梗还不是很多,而新昌江南诚茂茶砖公司所消化的数量可达四五千吨,农民增收效益十分可观。该公司将农民修剪下来的枝叶制作成茶砖,很受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牧民的欢迎。目前,为了加大砖茶生产,提高技术含量,该县将投资5000万元,实施年产七千吨砖茶的重点技改项目。这一项目实施后,就可以将该县周边地区农民的老叶茶梗全部“吃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茶末茶梗“变身”卖出名茶价 2009-5-30 48256F32002924A6482575C5004DAAA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