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信息网络62%的中断时间不是设备故障,而是出自于人为错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在国产牛奶的负面新闻迭出的月份,国内一家著名的门户网站的相关新闻用百度和谷歌都无法搜索到,网友后来发现,原来这家网站为了减少新闻的负面效应,在后台处理过程中,在一些关键词中间加入了空格,导致搜索引擎无法搜到,但在显示的页面上则没有任何异常。
今年1月31日,Google公司的工程师不小心在网址中错误的位置使用“/”,导致一个恶意网站的列表被扩展为所有的网站地址。这个小小失误的后果是,全球用户,包括我们这些依赖于搜索引擎的人,一下子失去了手头最称心的工具。因为被搜索到的网站被全部标示为有恶意软件而不能正常打开。
而在5月12日,Google乌干达的主页被劫持了域名,域名解析后指向了一个黑客指定的页面。这已经是过去的一个月中,继阿尔及利亚、波多黎各和摩洛哥后Google的域名第四次被域名劫持者攻击。
设计者这才发现,互联网为恶人留下了巨大的作恶空间。
在互联网初建时,它是一个内部网络,因此所有的基础协议都是基于“人性善”的、用户都是遵纪守法的良民这个基础的。设计者们也许当初并未料到它会成为一个如此开放的平台。而随着互联网向全球所有人的扩展,人人并非都是君子,而不设防的互联网自然成为备受攻击的对象。
为了防备攻击,人们不得不为互联网添加各种补丁。作为预防性措施,这种办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漏洞太多了。
对此,互联网先驱人物之一约翰·戴表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互联网这一未完成的雏形唯有依靠补丁和计算机日益强大的性能才得以苟延残喘。“如今计算机性能发展对于互联网的帮助已是强弩之末,而补丁的不断增加只会让我们走进死胡同。”
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专家只能回答:“从零开始。”
我们不知道,由于人性之恶的攻击,人类基于善性之花的互联网,是否真的将有一天会被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