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构筑开放新格局
· 义乌首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 出行一公里内
请勿开车
· 我省新增4名被隔离人员
· 第二届中韩文化交流节开幕
· 省可再生能源协会昨在杭成立
· 浙江新能源追风逐日
· 舟山,该如何迎接“大桥时代”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庆祝建校30周年
· 挖掘危机下的新商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新能源追风逐日
  追风逐日,浙江正全面布局,分享新能源盛宴。

  漫长的海岸线,成为浙江捕捉风能的宝地。岱山、慈溪、温州等地,一批风电项目纷纷开建。浙江目前已经建成运营的风电场发电能力为182兆瓦,而在未来3年,将加快陆上及近海风力发电场建设,新增100兆瓦以上风力发电场。

  嘉兴市秀洲区日前启动了节能产业园一期工程,园内所有建筑的楼顶都将铺上一层太阳能光电板,每天能为电网输送“绿色”的太阳能电力。在未来3年内,我省将实施100万平方米的屋顶发电计划、1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计划、100条道路太阳能照明计划。

  对地热、沼气的利用也在加速。未来3年,我省还计划新建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覆盖100万平方米建筑,建设惠及100万农户的沼气工程,仅今年就将在农村实施新增沼气产能1000万立方米。

  建设数个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源(水源)能和生物质能(沼气)等新能源基地,已纳入今后3年的浙江新能源规划。

  嗅觉灵敏的民营企业纷纷看好新能源:“美达”、“华仪电器”、“天马轴承”等正介入风能;“正泰”、“昱辉”、“向日葵”等主攻太阳能……目前我省有26家企业申请光伏发电项目立项,项目总投资14.7亿元。

  一个亟待做强做大的产业

  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把未来能源战略瞄准了新能源。美国在再生燃料上大做文章,英国面向太空发展核能与风能,德国规划到2020年将风力发电占全国电力需求的比例提高到25%,日本要争坐太阳能发电世界第一宝座……各国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产业被各国视为走出当前金融危机的强劲引擎。

  再看国内,随着国家新能源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目标的调整,预计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规模将在2020年前超过3万亿元。4月初,财政部发布了对新能源等项目申请指南和补贴细则。其中,补贴政策明确了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3类技术的补贴范围,大大鼓舞了地方政府在公共建筑领域投资光电的热情。江苏、江西等省纷纷重笔勾勒新能源尤其是光伏产业的布局图。

  在清洁、环保、可再生的背后,新能源更诱人的是其背后庞大的产业帝国。

  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太阳能光伏系统中最重要的是电池,按材料性质可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后者由于生产成本低、污染少、适应范围广,为未来发展主流方向)。目前的光伏产业主要是指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产业,一般由硅原料提纯、硅棒/硅锭制造、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光伏发电系统组建以及相关专业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等多个环节组成。除此之外,非晶硅电池生产近年来快速壮大,基本形成产业链,一般包括硅烷气体制备、镀膜以及封装等3个环节。

  在我省,一条从工业硅生产到光伏系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原料和市场在外,大部分企业主要赚取中间的加工利润。据了解,全省共有各类光伏企业60余家,去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但缺少像“无锡尚德”这样的大型行业龙头企业。在相关设备制造环节,我省的企业数量也较少,仅占整个产业链的8.8%。    

  同样,我省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产业链也呈现“小而全”的特点。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风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具有科技附加值高的特点,将给浙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深远影响。”

  打造竞争优势,助推转型升级

  审时度势,我省提出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以光伏产业为重点,努力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

  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去年9月份以来,我省唯一的上市光伏企业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遭遇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产品价格急速下滑。该企业迅速调整战略,一方面进行垂直一体化整合,在2年内将太阳能组件的成本降到每瓦1.2美元,逼近光伏巨头美国第一太阳能有限公司每瓦低于1美元的成本价;另一方面依靠技术创新,使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8%以上,衰减率控制在1%以内。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1月,国内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太阳能薄膜电池在位于杭州滨江区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下线,这是我国首个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本月底,该公司首条30兆瓦微晶非晶薄膜电池生产线将投入试生产,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0亿元左右。

  浙江嘉远格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归博士夏申江,去年从加拿大回杭,和“天使投资人”合作开发国际上最先进的第三代薄膜太阳能电池——镉碲薄膜太阳能电池,计划投资5.8亿元,建设具有200兆瓦生产能力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园区。这项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第一太阳能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抢占产业制高点,后来居上。

  在这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盛宴”中,一些传统企业找到了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日前,浙江天洁集团年产300台1.5兆瓦风电机组技改项目厂房已经建成,2台1.5兆瓦风电机组样机将于本月完成。这是诸暨市首家风电整机总装企业,在国内外风力发电市场快速发展的大潮中,诸暨市一批机械装备企业及时转身,全市风电装备新兴产业雏形初现。

  在嘉兴秀洲区,浙江福莱特玻璃镜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先生产普通玻璃,现在已成为国内第一条太阳能超白玻璃生产线的开发者。预计到2010年,新项目将实现销售额30亿元。现在,在该区洪河、油车港、王店等乡镇,一批光伏产业辅料、配套企业也在蓬勃成长。

  以推广应用促产业发展  

  尽管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前景辉煌,但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出口,国内市场并没有真正形成。业界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价格高于传统能源。

  以推广应用促产业发展。5月7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六个一百加一个基地”计划、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提升战略以及一揽子政策措施。力争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50兆瓦,实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以上,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浙江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正在抓紧制定。我省正积极组织力量编制相关标准,对新建项目的发电接入系统与计费系统、太阳能利用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等进行规范。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采取临时电价等措施,予以扶持。尽可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推广应用规模化。

  新能源,前方风光无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浙江新能源追风逐日 2009-5-24 48256F32002924A6482575BF00527983[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