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市公布了2008年度生活品质之城的各项评选活动。在受评的名单中,有一项让许多人颇觉新鲜:“民间庭改办”,这是个什么样的“单位”啊,许多人不禁提出疑问。
近日,记者走访了上城区清波街道的劳动社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组成那个“民间庭改办”的工作人员,5个普通的社区百姓——
“民间庭改办”是个啥
杭州市的小区庭院改造工程已经进行了许多年,在获得居民总体称赞的同时,也留下一个死角:总是有些居民认为庭院改造没有达到他们心目中的效果,所以调查中的满意率碰上了天花板,有个七八成,再也高不上去了。
“以往,每次庭院改善工程动工之前,街道也都召开民情恳谈会、民事听证会等会议,认真征求居民的意见,让居民参与相关的设计工作。然而,每次工程验收时,总会出现居民满意率不高的怪现象。”
清波街道城管科科长陈小明负责庭院改善工作两年多了,让他费解的是,尽管在工作中征求了居民的意见,为何到头来,老百姓还是不满意。“我们想,可能是庭院改善工程施工过程中,居民参与度不够。”
“去年八月份,我们决定在劳动路136号至156号3幢房屋庭院改善过程中,尝试创建民间庭改办的工作机制,由街道出面,邀请居民全程参与和监督庭改工程。”
“这个民间庭改办的人员当然是来自社区的居民,不过街道通过讨论,决定入选的人员应该具备四个条件。”陈小明介绍。
首先要热心社区的公共事务,并有较多的时间参与,符合这点的居民往往是六十多岁的退休人员;其次是懂行,要具备一定的基建经验。在居民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公信力也很重要,得到居民的认可;最后是沟通能力。善于和居民、施工方和社区等多方面沟通疏通。
“在社区推选和居民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最后成立由五位成员组成的民间庭改办。”在社区的党建室里,陈小明向记者一一介绍眼前的几位大伯大妈:
诸葛瑶:居民小组长,居委会老干部,从事居民工作几十年,在居民中有相当威望。
曹执中:退休前,在单位里分管基建,具有丰富的基建经验。
王水凤:退休后热心于社区的公益事业。
高水根:居民小组长,是小区里的“热心人”。
蒋善根:楼道长,办事公道,经常协调邻里矛盾。
“以前的庭院改善,由街道来指导居民工作。现在反过来,街道归民间庭改办指挥。他们将居民的意见收集起来,我负责跑腿,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陈小明笑着解释,他把“权利”让给了民间庭改办。
把住庭改“方向盘”
“困扰了二十年的屋顶漏水总算解决了。”说起这次的庭院改善,杨阿姨翘起了大拇指。她自己是受益人之一,深有感触。
她认为,民间庭改办有一定的功劳。
以前的庭院改善,往往注重外表,漆外墙,改窗户,或是朝街的房子改,小区里的房子不变等。这次民间庭改办一上来,就让大家说说,最想改善的是什么。
结果有三个:屋顶漏水,自行车棚太小,污水排放不畅。
庭院改善前,小区里的三十四户中,有二十八户存在不同程度的屋顶漏水。
“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担心下雨天电线潮湿,晚上不敢开灯,孩子们写作业只能点着蜡烛。”
“我是顶楼住户,卧室的水会蔓延到客厅,苦不堪言。”
“通往楼顶的口子开在邻居家里,要修自家的屋顶,必须要从邻居家上去。一两次还好,次数多了谁愿意啊。检查一次楼顶就很费事,更别说维修了。别人家里都是装修过的,如果把水泥、沥青、沙子运进去,简直不可想象。”杨阿姨无奈了二十几年。
去年,民间庭改办征求大家意见,邀请设计单位一同商讨制定施工方案,请设计人员制作屋顶图纸。得到居民认可后,六个直接通往屋顶的平台制作完毕。
自行车棚变新变宽敞了。以前,自行车棚脏乱差。棚内杂物乱堆,车子多位子少,往往是“钻进车头、车尾在外”。如今,车棚顶用上了新型材料,不仅下雨时雨点落在车棚顶上的声音变小了,还不容易留树叶和灰尘,风一吹就干净。
污水也不再倒灌了。以前由于三幢房屋的卫生间流水、厨房间污水、洗衣机落水都同归粪便管。地上的窨井小,管道无高低差,一楼的卫生间污水容易倒灌。不少住户都遭遇过卫生间、厨房间、走廊地上污水横流的苦头,房间里臭味弥漫,难以忍受。请家政公司疏通,收费又高,居民消受不起。庭院改善后,这些噩梦不再重演。
如今,在小区的凉亭里,树荫下的长凳上,总能听到居民情不自禁的称赞声:这次的庭院改善真正“改”到老百姓的心里面。
“民意代表”怎样代表
“街道放权给我们大家,事先、事中如果不参与,事后我们就不要发牢骚!”接受了街道的委托,民间庭改办的五位工作人员干劲十足。一上任,便挨家挨户地动员大家。
“图上画的雨篷,也不知道好坏,我们想看看实物。”不少居民反映。两天后,社区和施工队一起办了“实物展览”,陈列着每家要装的雨篷、晾衣架、风钩等。
凉亭应该建在院子的哪个位置?“不能朝南,不能离卧室太近,否则太吵闹影响睡觉。”在听取意见后,大家最后确定了凉亭的位置:尽量朝北,并且要离居民楼的窗户远一些。
设计图纸中,雨篷原长度为1.3米,一户两个窗子做两个雨篷;两户人家做3根晾竿,两家合用。有居民提出:“做两个小雨篷,不如连成一个3米长的大雨篷,这样晒起衣服来更方便,而且不容易打湿。另外晾衣竿两家拼用,容易埋下邻里纠纷的隐患。”这些建议最后都被采纳,晾衣竿也改为一户两根。
建筑外墙涂颜料,施工单位一开始选了三种。有居民认为,颜色可挑选的余地太小。三天后,施工单位带来了二十二种颜色,大家选出满意的颜色方才动工。
“花坛里的花似乎有些已经开过了,影响花坛的整体效果。”有居民要求增加新鲜盆花的数量。
就连用于休息的桌椅长度都由大家说了算,为方便孩子看书、老人聊天,居民们提出了自己的规格。
民间庭改办既是居民的“民意代表”,也是调节居民矛盾的“娘舅”。
一户居民在拆除保笼时,与施工方产生了纠纷。这家的保笼是不久前花高价新装的,因不符合统一安装平保的要求,施工方要强行拆除,户主心里有十二分的不愿意,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民间庭改办的高师傅了解情况后,连夜敲响了户主家的门:“政府出钱出力就是要提高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我们都应该积极配合政府把这项工作做好。”
面对苦口婆心的劝说,户主不为所动,态度依旧不变,甚至提出了要当天拆、当天装,不允许施工方用自己家的电等强硬要求。然而,赵师傅并没有放弃,连续六个晚上做思想工作,并盛情邀请户主参观安装好的平面新保笼。看到七旬老人的坚持,户主让步了。
跟施工队一起“上班”
民间庭改办的曹师傅对建材非常熟悉,庭院改善项目开工后,坚持每天到各个工地转转看看。
一天,他看到一辆三轮车拉着铝合金材料进小区,施工队说是做铝合金保笼用的。朱师傅用手一捏,感觉材质有点薄。再回家拿游标卡尺量,圆管壁厚不到公示要求的0.8毫米。他一边电话通知监管部门,一边拦住施工方,最后施工队只好把不合格的材料拉走了。
居民大权在握,施工队听命于“东家”。不光是材料把关,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更为重要。
“将电线放在离水较近的地方,危险。”
“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不能出口通道堆放物品。”
“这次庭院改善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戴着“庭改办”的袖章,王水凤大妈底气十足。每天施工队一开工,便是她的上班时间,坚持了半年。
施工队为居民着想,居民也体贴施工队。曹执中讲起了庭院改善过程中的“鱼水情”。
当安装雨篷晒衣架的小鲍师傅忙得满头大汗时,居民们端上一杯水、点上一支烟,替他拿块毛巾擦擦汗。
施工负责人老吴抬重物时腰扭伤,仍坚持在施工一线,杨阿姨拿来凳子让他坐,高奶奶提上开水拿来药。居民的热情深深感动了老吴。老吴是木匠出身,后来只要听说哪家门窗不好,就上门帮居民给修好。
“庭院改善工程涉及面广,包括立面整治、平改坡、上改下、完善功能等22个项目,要做到全程监督,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诸葛瑶向记者讲述民间庭改办的“四大制度”。
每周三定期召开例会。由民间庭改办、街道庭院改善办、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人员一起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上一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民间庭改办全体人员每天在施工现场轮流值班,不定时勘察工程情况,听取民意、了解民情。并始终保证一名人员对工程进行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现场提出,记录在案。
每周不定期发放“居民意见联系单”和“施工队反馈单”,征求居民对工程的细节要求。
从工程实施前的方案听证、论证,到施工中的每个具体实施阶段环节,再到工程结束前的验收,民间庭改办人员这回是全程参与。
众口难调也要调
“由于涉及的住户多,工程量大,一些居民合理的细节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老百姓的满意度也难以达到百分百。”
众口调和是庭院改善的难题。清波街道副主任冯来友觉得,一直以来让政府有关部门束手无策的难题,被民间庭改办理顺了。
“以前,施工队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只负责按照图纸施工,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能推则推。现在,凡是居民提出的合理细节,施工队都得去补救。只要是居民实际生活需要的,即便设计图纸中没有,施工队也都会‘带一把’。”
一位姓诸葛的住户家厨房漏水已达二十年,可由于上屋顶的口子被封死,要补漏,就得平地搭脚手架才能登上屋顶,与诸葛家同样深受漏水之害的居民还有二十余户,都由于高空作业危险,没人敢修。这本不属于庭院改善的范围之内,但民间庭改办跑来了经费,并借助施工队的力量维修了房屋,帮百姓解决了难题。
74岁中风的罗俊官,因楼道没有扶手,上下楼很不便。他提出了装楼道扶手的建议,这本来也是庭院改善之外的项目,但民间庭改办认账,各楼道都装上了新扶手。
曹执中牛气地告诉记者,民间庭改办用两个办法满足居民的个性化要求。
在施工中,民间庭改办对施工队发出居民的意见联系单后,施工队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限时进行反馈,并在两天内完成整改;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说明理由,限期整改。否则,他们还有惩罚措施。
终于得到百分百满意票
“工程结束后的验收会上,居民对工程投了百分之百的满意票,这是以往所没有的。”蒋善根拉着记者的手热切地说道。
庭院改善工程居民满意与否,其最终裁判权在居民手中。
以往的工程验收,较多采取的是由街道庭改办牵头,监理单位对工程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和认定,居民在验收后对工程满意度进行评议。这就使居民缺席了重要的验收环节。
“居民评分需达到百分之百满意,工程才能最后通过验收。”冯来友向记者介绍了劳动社区的民主化验收方式。
先由监理单位对照各项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百分制打分。
接下来由民间庭改办牵头,召开全体居民代表大会。施工单位负责人对居民意见联系单汇总反馈情况做具体说明,并回答居民提出的相关问题。施工单位答辩情况作为验收的重要依据。
居民综合监理单位打分情况和施工单位答辩情况,做最后工程验收评分。
“通过三个环节的验收,极大地调动了居民的参与热情,使该项工程真正做到满意与否由居民说了算。”冯来友补充道。”
“庭院改善工程就像是给老房子穿一件新衣服,新衣服由谁裁剪,选择什么面料,都应该由老百姓说了算。‘民间庭改办’由居民全程参与,这样这件衣服也穿得特别合身。”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民间庭改办尊重民意,通过民主的方式解决了民生问题。
这个民间组织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比如,民间庭改办手中握有诸如选择工程材料、要求施工队实施合理性建议等权利,这很好地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愿意参与该项工程。
同时,居民全程对工程进行监督和参与,可以随时对工程提出合理性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大家纷纷书写意见联系单。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共收到联系单60余张,解决了近百个细节问题,参与热情之高在以往的工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陈小明欣慰地笑着,“街道放权于民”后,居民积极参与庭院改善。“有了民间庭改办后,我们这个官方改善办工作好做多了,与居民的距离也更拉近了。”
采访结束前,街道有关工作人员透露,在庭院改善工程的长效管理,以及小区推进物业管理方面,他们想让这个民间庭改办继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