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星期以来,全世界都把注意的目光,转移到了甲型H1N1流感的身上。人们对它的恐惧,让人想到了以前的SARS,更让人想到了1918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流感大流行。《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这本书,就是写的1918年的流感故事。作者约翰·M·巴里,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了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的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大流感》中所说的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流感大流行。最新的权威估计,死亡人数为0.5亿~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实际上,这本书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2003年肆虐中国大地的SARS,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因而在我们读《大流感》的时候,会有很多地方感同身受。
这本书的作者是历史学者,更多地希望以史为鉴。他说,写此书的初衷是想发掘美国政府在1918年是如何应对这场大挑战的。1918大流感是自然与现代科学的一次大冲突,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力的一次大对决。虽是90多年前的往事,但一切仿若历历在目,到处是呻吟的患者、无力回天的医生、焦头烂额的政府。人体、人心、城市、国家均被流感所蚕食。比起真正的战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似乎更加令人殚精竭虑、死伤惨重。即使在1918年费城这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牧师们也不得不像中世纪肺鼠疫肆虐时那样,赶着马车在街上吆喝,让那些躲在紧闭的门后、胆战心惊的人们把屋子里的尸体搬出来。
书中提到,1918年的H1N1病毒,因为尚有一个毒性轻微的“远亲”还散布在人间,人们才可能对H1类病毒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此次甲型流感就是H1N1类的病毒,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在这些年中经过了我们所不知晓的变异。
作者还刻画了一些在这场人类与流感抗争中的人物形象。他们或是亲身投入,或是调兵遣将。他们与流感斗争的同时,也与自己的人性进行抗争或妥协。在书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对科学的执着与偏见,对权威的崇拜与质疑;看到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的苦恼,科研中久久未能突破的瓶颈……个人命运随着流感跌宕起伏。巨大的死亡数字,让人觉得悚然,而那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却更教人扼腕。
读完本书,我发现直到当今,我们依然没搞清楚当年这个流感病毒究竟是不是人的流感病毒。作者写到,如果美国现在再次发生这样的大流感,那么美国公共医疗机构的床位还是不够的,防患于未然的前期工作是最重要的。
那么,我们将从1918年的大流感中吸取到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我们应当将流感视为一次致命的威胁,并且做好监督,因为越早发现病毒,成功研制和发放疫苗的机会就越大。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情况多么扑朔与多变,都应及时公开信息与进展,减少百姓的恐惧感,做到积极应对,规范疏导。经SARS锤炼过的中国人民,恐怕会比其他国家人民更能深刻体会这一点。而经SARS考验过的中国政府,也必将展现出更为卓越的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