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大生活》:
讲述小人物普通
却不寻常的事
· 《铁人》定能震撼观众
· 《无人区》新疆哈密低调开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尹力:
《铁人》定能震撼观众
■张 怡
  电影《铁人》涉及到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题材,主人公王进喜距离我们很近。如何处理好这个人物,让他既亲切又真实、既鲜活又生动就成为关键问题。采取时空转换的方式不仅能够使人物立体,而且能够给观众提供更为丰富的解读视角。

  

  问:当初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缘,使您决定要拍摄这样一部全景再现我国石油工业的宏大创业史诗的电影?

  尹力:2007年10月,我和中国电影家协会的一个代表团去新疆的南疆采风,当时走了很多地方,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库尔勒,一直到喀什,中间在库尔勒停留的那段时间,我们参观了塔里木油田的一个展览,这带给我的震动特别大。现代的沙漠作业已经完全现代化了,机器设备“武装到牙齿”,跟我们最早接触的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时物质匮乏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对此特别感兴趣,当时脑子里就涌上了拍摄电影的冲动。

  问:《铁人》歌颂了以劳模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精神,此外还加了一条现实中的线索,即我们看到的刘烨饰演的刘思成这个部分。对此,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尹力:作为一部献礼影片中的人物类影片,我们要把这部由真人经历改编的传记电影拍得生动好看并不是一件易事。这个题材对于观众来说是太熟悉了。上世纪60年代喊得震天响的就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一个陈永贵,一个王进喜”,他们两个人都是工农战线上家喻户晓的人物。所以,如果单线索拍摄,等于就是回眸历史、再现历史。而上世纪70年代有部著名的电影叫《创业》,也是以王进喜为主人公的,要想超越这部作品的辉煌也挺难,仅仅凭借简单的历史回顾是远远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就构思出刘思成这条线,它给了这个故事更多外延的信息,给了更多的视角和多元表达的可能。可以说,这个时空编织的想法从最开始就有了,因为仅用一个顺时空的故事来表达是不能满足观众需要的。

  

  《铁人》从筹备之初到最终完成得到了来自中央领导等各方面的支持。一路走来,整个摄制组遇到了酷暑和严寒的多重考验,但全体演职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在能吃苦、不怕累的“铁导演”率领下,所有人竭尽全力。正像导演所说的那样,“和‘铁人’比起来,我们的这些苦不足挂齿,既然选择了这个题材,决定表现这个人物,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塑造出的‘铁人’震撼观众、感动观众、征服观众。”

  

  问:《铁人》从2008年4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开始就备受瞩目,得到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广电总局等各方的支持。去年底片方发行方还预先召集各大院线举行了影片的宣传发行会议。在影片拍摄阶段就有如此举措,这在国内电影界是前所未有的。您也坦言,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题材,在影片刚刚开始筹备之时就与广大媒体见面,会给主创带来巨大的压力,那么一路走来,您认为整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尹力:的确,对于我来说,执导《铁人》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张思德》、《云水谣》的成功让我觉得身上担负的责任很大。首先面临的就是人物定位的问题。

  我们主要想通过影片传递铁人精神,但我一直觉得铁人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在今天一定是有变化的,一定是有新的含义的。我们在拍摄过程中一直在体会这个问题,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把他拍成既不同于凡人,又具有普通人的特质,既亲切又超凡,同时又能感染人。

  这里面涉及到很多观众接受层面的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提起王进喜,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不同于张思德。张思德当时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来,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我们可以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来让观众接受;王进喜不一样,他在大庆有一个非常壮观的纪念馆,留下了很多图片、文字、影像的资料,这个人物离我们并不远。那么人物如何定位,怎样才能抓住人物最鲜活和最有力量的地方加以表现,并能与今天每个人的心灵相通,这些都是我们创作之初面临的问题,也是影片想着力表现的。另一方面,我们决不能只是原有素材的堆砌,而是要创作一个艺术形象。创作出的这个艺术形象在银幕上出现后观众是否能够认同、是否能够接受,这又是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问:您之前执导的《云水谣》曾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进行拍摄,《铁人》的拍摄则是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一定很辛苦吧?

  尹力:其实不是辛苦两个字就能概括的,只有亲历者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从影片开始拍摄到最终完成的8个月里,从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最中间的塔中油田到内蒙古的呼伦贝尔,从零上46摄氏度的高温酷暑到零下38摄氏度的滴水成冰,大家没有一天能睡好觉的,从心灵到肉体一直都处在高度负荷中。我们所有人体会到了高温和严寒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气候,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这8个月中,天天都有困难。比如在大庆拍摄的时候,已经和上世纪60年代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没有一块地是支上机器就能直接拍摄的。为了能接近最真实的场景,所有的井都要重新打造;为了贴近当时人的体型,包括群众演员在内的每个演员都要精细化妆,事无巨细。要把剧本变成有声音的画面,要一个个镜头、一个个场面地拍,就像你眼前的一座座高山,爬完一座又是一座,当把所有山都爬完后就是首映了。现在想想有些后怕,有种不堪回首的感觉,自己曾在沙发上静静地坐了一个晚上。200多人的队伍,将近60多辆车,人员器材的安全,每天的拍摄进度等等,这些每时每刻都要想,那时候人的心一刻不能安宁。直到影片公映了,一块石头才能落地,才感觉安全了。

  问:听说《铁人》中所有镜头都是真拍,即使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都是每位演员亲自拍出来的。为了再现“井喷”,吴刚的眼睛被泥浆击伤。

  尹力:是的。一部片子中1000多个镜头,每个镜头都是真的。

  演员在2月份零下25摄氏度的天气下,跳泥浆池就跳了9次,我在监视器前眼泪都流下来了,1205钻井队配合拍摄的工人在现场看着摄制组拍戏也感动得直哭。他们真是拼着命去做,没有怨言,没有人叫苦。每天不到6点,大家就在冰天寒地里出发,天黑才收工,全天吃不上一口热饭。现场天天都有急救车,我们真是用生命在拍摄。

  在看似光鲜的娱乐圈里,大家可能都不会想到还会有这样的电影人。我为中国电影界有这么一支优秀的团队而骄傲自豪,所以我有信心,我们这部用铁人精神拍成的《铁人》一定能震撼观众、感动观众、征服观众。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新时代。虽然时过境迁,但铁人精神应该贯穿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对于当今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严峻现状,肯牺牲、担大义的优秀品质应该成为我们抵御现实困难的一大法宝。

  

  问:面对如此的困难,您在拍摄中有没有动摇过?又是什么力量使您坚持下来?

  尹力: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始终想的是王进喜而不是我自己。他为什么能够为了祖国的未来而不惜损耗自己的生命?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如果我能把自己的这个困惑解开了,就有可能带动观众、特别是今天的年轻人真正走近这个人物。

  我认为王进喜是孤独的,但这个孤独绝不是脱离群众。他拥有不一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以“老婆、孩子、热炕头”和汽车豪房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他在世俗中能特立独行、担当大义,他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

  王进喜即便是活在今天,也不可能成为那种随波逐流的人。一个民族只有这样英雄式的人物才能担当历史的使命,只有这样英雄式的人物才能引领芸芸众生前行。他成为工人阶级的丰碑是他坚定的选择换来的,而我在恶劣的条件下拍王进喜也是自己选择的,既然自己选择了就不能喊苦,拍出好电影才算是实现了价值。

  问:我们现在所处时代的物质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于王进喜所在的上世纪60年代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那对于我们来说,铁人精神的现实意义何在呢?

  尹力:即使我们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了,但像王进喜那样的人还存在,而且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没有想升官发财,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趋炎附势。这些人就是在不计得失、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基本品质和王铁人是相同的。

  我们也就是想把王进喜塑造成一个可以接近、可以触摸得到的人。另外,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铁人》的上映不再是简单地缅怀英模,它在鼓舞大家的士气、振奋民族的精神上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问:的确,在影片中观众有一个清晰的感受,就是王进喜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真实,好像就在我们身边。他具有所有劳模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但也有缺点,也会犯错误,然而这些不足不会给这个人物减分,反而倒给他增色不少。

  尹力:是的,我们一直力图创作一个能够闻得到他呼吸、能够感受得到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对此,我们下了很多功夫,采访了很多的人。从1205钻井队目前还健在的他的同事和徒弟、研究铁人的专家、今天油田的年轻工人那里,最终我们在困顿中逐渐找到了人物本身的定位。

  雕塑式、纪念碑式的形象肯定与观众存在距离,而《铁人》中的王进喜除了精通凿井业务外,充满了人格魅力。他的风趣幽默以及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甚至是有些缺点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带来全新的感受,我相信只有这样鲜活的铁人才能真正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一批优秀的新老演员在《铁人》中都有上佳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自己形象的限制。这也是尹力和“中国第一编剧”刘恒的三度合作。对此,导演尹力真诚地期盼着广大观众走进影院,感受铁人王进喜的不朽精神。

  

  问:无论是过去部分,还是现在部分,演员们在影片中的表演都很到位,您在拍摄时是如何启发他们的?对他们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尹力:我要求他们要做到“脱胎换骨”。

  首先你必须是认定了这条路,既然选择出演就要心无旁骛,忘记本来已经有的一切,像当时的人一样单纯。二是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多苦多难,都要死心塌地、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三要对老一辈的英雄们心存敬畏。

  演员就拍2-3个月,而当时的工人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在拍摄过程中,我一直在激发他们心底里善的东西,可能对于这部电影来说重要的不是演出的技巧,而就是这些东西。我们尊重每一位演员,这样他们才能不留遗憾、竭尽全力地将自己的表演记录在胶片上。

  我总是和演员们讲,导演、摄影师、美术师、作曲等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表达自己的创作思维;比如导演通过胶片,作曲通过乐器、演奏者,摄影通过镜头,而只有演员,用的是自己身体,创作的主体就是自己,而所有人的努力最终也都要通过演员在银幕上的表演来实现。

  尽管拍摄的外界条件很苦,但不能把苦当作降低艺术质量的借口,这些苦与铁人比不足挂齿。我觉得说到底,就是信念问题。作为导演,我有坚定的信念,我相信当翻过所有高山、站在平原后就会看到成功的曙光。我要把我的信念传递给摄制组的每一个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铁人》定能震撼观众 2009-5-15 48256F32002924A6482575B40026F5B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