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列岛位处中国18000余公里海岸线中心点,史称“中国海山尽处”之“海外仙山”。全县共有大小岛屿404个,海域面积8748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0余平方公里,堪称是“九九海水一分地”的陆域小县、海洋大县。境内海产丰饶,港域宽阔,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全国12大重点渔业县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嵊泗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依托本县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港口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的新目标。
扭住中心 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嵊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港、景、渔”三大比较优势,强抓机遇,优化经济结构,以渔业为主的经济格局逐渐转向“港、景、渔”综合发展的格局,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得到快速提高,海洋经济呈现持续良好发展的态势。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8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860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282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344元和11045元。三次产业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渐趋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渐渐提升的演进趋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印证了嵊泗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性进程。
以港兴县 港口成为支柱产业
1984年嵊泗港口对外开放后,港口资源得到逐步的开发利用,并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洋山港主体工程的建成,“东方大港”作用进一步凸现,2008年全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599万吨。港口业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了嵊泗的旅游业和临港船舶工业、石油储运等产业的发展,为全县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以旅活县 海洋旅游特色彰显
1988年12月,嵊泗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每年有10余万游客前来观光。1998年起,开发了以自然景观与浓郁渔家风情融为一体的“渔家乐”旅游项目,推出了“自驾渔船、蟹笼捉蟹、拖网捕鱼、沙滩拉网、赶海拾贝、荒岛探险”等富有海岛奇趣的参与性内容,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成为嵊泗旅游的优势品牌。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82亿元,成为浙江省最值得去的景区之一。
以渔稳县 渔业持续稳定发展
海洋渔业是嵊泗的基础产业。近年来,走上了捕捞与养殖并举的路子,2008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到2.4万亩,养殖品种由单一的海带转为贻贝、海参、大黄鱼、羊栖菜等多种类。主要养殖产品贻贝产量达到6万吨。2008年全县渔业产量27.38万吨,渔业总产值14.52亿元,逐步走出一条嵊泗特色的现代化渔业发展之路,并形成了有效服务“三渔”的新型管理模式。
统筹兼顾 列岛新城已具雏形
嵊泗县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围绕“岛中有城、城中有岛”的规划思路,全面实施“大岛建 小岛迁”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积极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形成了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以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变要素制约,大力加强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等建设,不断优化投资、创业、人居环境。2003~2007年,全县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197.18亿元,比前五年增长6.8倍。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味道越来越浓,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先后被授予或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省教育强县、省文明县城,在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的基础上,又被评为舟山市首个省级生态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高居全省第八位,列岛新城已具雏形。
审时度势 凝心聚力攻难克坚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嵊泗县围绕“科学发展争前列,岛城建设求突破”活动载体,重点在发展模式上实现三大突破,积蓄发展后劲,并通过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外在拉动型向内源增长型突破;实现从资源依靠型向综合开发型突破;实现自我发展型向外向开放型突破。
发展的大潮风生水起,汹涌澎湃;改革的激流惊涛拍岸,浪逐潮高。嵊泗全县上下正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不断坚持、发展、丰富着“勤劳诚朴、自强不息、同舟共济、勇立潮头”的嵊泗精神,积极投身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伟大实践,“东海明珠·中国第一岛城”正像旭日东升,在东海上喷薄而出。
(李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