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今天的座谈会,真是感慨万千。
5月9日,是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的日子,今天,赵洪祝同志、夏宝龙同志等多位省领导到报社来与大家座谈,我们感到十分亲切,也感到责任重大。
浙江日报走了60年的历程,而我在浙江日报已经工作、生活了48年,在这个战斗的、温暖的大集体中成长,从记者、编辑、部主任逐步成为总编辑,对报社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我想,党安排我们在新闻岗位上,我们就要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党的新闻事业是为人民造福的事业,只有热爱它,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真正担负起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浙江日报创办60年来,办一张党和人民信赖、喜爱的党报,是浙江日报几代报人的共同追求。这就是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
报纸创办初期,我们的首任社长陈冰同志把老解放区办报的好传统带到报社,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广泛参加社会活动,他带领记者、编辑经常到工厂、学校、团体去演讲,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交了不少朋友,使报纸扎根于群众之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总编辑于冠西同志经常在思考“怎样使党报办得读者爱读、信任、亲切?”提出了“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增加知识性、趣味性”、“苏州园林式的编排形式”等问题,并付诸实践。上世纪六十年代,本报推出的《必要的一课》思想道德专栏,广大读者踊跃参与,受到省委的高度评价,在全国新闻界也很有影响。
报纸初创期间和“一五”计划时期,浙江日报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同志表扬,并亲自为我们审改社论。
在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编委会提出了“加重、搞活”和“短、新、快、活、真”的新闻改革思路,精心策划重大主题报道,开辟多种栏目,认真改进文风,使广大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省一批典型人物的报道,如步鑫生、鲁冠球、冯根生等,还可以欣赏到多姿多彩的报道形式。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更加激励我们加快新闻改革的步伐。编委会提出了“心向读者,情系万家”的办报理念,尽心尽力为广大读者服务,使报纸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1991年7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嘉兴视察时看到本报,表扬浙江日报办得好,并为本报题词:“当好党的喉舌,反映人民心声”。
跨入21世纪,报社的新闻改革进一步提速。报业集团的建立,《钱江浪花》、《今日关注》等名牌栏目的推出,适应了广大读者的需求。如今,报社集团党委又提出了“新闻创新战略”,正在实施的“钱江报系”重大措施,已经初显成效。可以预见,这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必将推动社会进步,并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
浙江日报创办60年来,天天与浙江父老乡亲见面,记录着、参与着、推动着浙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人民造福;浙江日报创办60年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直处于全国省级党报的前列,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作为浙江日报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我深感欣慰。
马克思在创办《莱茵报》时曾经说:“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与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革命导师的箴言,道出了报纸生命力的源泉,道出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立足点,也道出了报纸能够受到党和人民赞扬的真谛。今天引用马克思的话,与集团党委和全体浙报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