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转型升级
· 人生能读几多书?
· 如何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 “创业带动就业”应成为国家战略
· 【哲理漫画】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生能读几多书?
路文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那个时代的书“卷”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本”之间应该无法等量齐观,他的破万卷也许不难,但我们要想破掉万本却可能是个神话;除非你是一目千行,而这样的阅读已然让书本失却了意义。书本中自然可以有娱乐的成分,可从一开始,书本就不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而存在的。

  “开卷有益”,我想这“有益”首先指的应当不是娱乐吧。事实上,娱乐有太多的方式;当我们自愿揽卷目耕时,又有谁会是怀着寻求娱乐刺激的冲动呢?所以,读书说来总是一件有些严肃认真的事情,即使今天的我们大可不必如古人那般正襟危坐,也无需像他们那样非得红袖添香。那么,要让一本书的阅读质量有所保证,显然过快的速度是有失妥当的。对于一本20多万字的著作来说,我以为怎么也得需要三天的时间方能兑现这样的保证。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计较一本哲学专著和一本小说作品之间的阅读速度差异;就像我们不去追究你一天之中到底能够将多少小时留给自己的阅读。

  有了这样一个大致的参照,我们便可尝试测算一下自己一生的读书数量了。三天1本书,一个月就是10本,一年则是120本。假如你能活到百年,去掉你获得阅读能力之前的时间以及丧失阅读能力之后的时间,那么你真正拥有的读书时间也就是80年。答案已经一目了然,依然是个简单的乘法,你一生可能穷尽的数量最多不会超过9600本,与一万本的目标还有那么一段距离。而实际上,要完成这9600本书,前提必须得长寿,且能有80年充沛的读书精力。

  依据这个算法,再结合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能够对读书持有那么乐观的心态吗?

  更不容乐观的其实是我们此刻的阅读现实。除去繁忙的工作,电视和网络几乎占据了我们所有的业余时间。尽管有人挣扎着要在入睡前读上那么可怜的两页,但手中的书本早已不是书本而是变成了催眠物。

  身处在这样一种阅读境遇中间,你又怎么敢有9600本的读书梦想呢?

  况且,美好的读书梦想还不能完全建立在对量的绝对追求上。读多少本书是一种收获,读多少遍书又是一种收获。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称他搞不明白那些喜欢博览群书的家伙何以如此疯狂?在他看来,重读才是真正重要的。也就是说,读书人应当关心的不是他读了多少本书,而是一本书他读了多少遍?

  无疑,弗罗斯特的阅读方式是谦逊的。对于那些经典而言,如果我们以为一遍即可看透其全部的奥妙,显然是低估了它的价值。有时候,同初读时的印象相比,重读甚至会使我们感觉像是在捧读迥然相异的另一本书。这样的阅读情形并不罕见。

  重读证明了我们在阅读时已然进行过的选择,对于那些没有多大价值的书,我们是不会选择重读的。说到没有多大价值的书,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又一大尴尬。在有名即能出书、有钱即能出书的今天,丰富的图书资源实质上只是一个假象。不加选择地接受一本又一本你所遭遇的新书,很可能让你患上的不是消化不良而是营养不良。这样的读书已与戕害生命无异。

  不过,虽然读书会耗尽我们大量的时间,但却并不意味着它在浪费我们的生命;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所以它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会使我们脱离生活。所谓的书呆子不懂得生活,那是由于他们首先就未能读懂自己手中的书籍。而事实上,一本好书就是一场精彩的生活,因此,读了一本好书便等同于经历了一场精彩的生活。如此看来,读书同时也是我们丰富自我生命的一种有效方式。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人生能读几多书? 路文彬 2009-5-11 48256F32002924A6482575AC000C4F70[A5-路文彬≈B1-江于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