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见证,60春秋浙江日报 60年影像记忆》大型图片展的第二天,展厅里面人流不断,展馆门口原本空白一片的留言板上贴满了参观者的话,大家说得最多的是“感动”。
昨日中午12时半,浙江图书馆的展览大厅里依然有不少参观者。其中,一位戴着红色球帽的老先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已经在一张《杭州湾跨海大桥》照片前面翻拍了不少时间。
老先生名叫毛志鸣,今年74岁,是金华老干部摄影协会的会员,最近到杭州女儿家小住。
老先生非常喜欢这次图片展,300多幅展出照片里,他对3张照片情有独钟,除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另两张是:1969年的《杭州市第一批知识青年奔赴黑龙江插队落户》、1976年的《全省人民沉痛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
毛志鸣告诉记者,1969年他是下乡知青中的一员,去了吉林延边的一个小村子;后来毛主席逝世,自己也像照片里的人一样哭得不成样子,这些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毛志鸣说:“现在7岁的孙子还要大人喂饭,我5岁的时候就会放牛了。我要把这两张照片带回家好好珍藏,告诉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忘记过去。”
没有大声的喧哗,只有静静的回忆,图片展门口的留言板上贴满了一张张小纸条,除了“感动”、“感谢”还有大胆的直白——“I love China(我爱中国)”。
余杭的林晶英写道:见证,60春秋,感慨万千。祖国好!
一位大学生留言:看过之后才知道中国是以什么样的速度腾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骄傲!
一位叫“潘景行”的参观者说:中国历史悠久,应当做些宣传,提倡爱祖国,使人人都怀一颗感恩的心。
杭州江干区景秀社区的孙炳祖一口气写了满满两张留言条,一张写的是即兴诗:“潮涌钱江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洋来。紧紧拉住春天手,浙报一步一层楼。”
留言中还有不少外国朋友,如一位叫Nancy的参观者写着“Since 60 years ago. A great memory.”大意是60年,伟大的记忆。一位叫“Less许”的朋友写着“原来的中国原来是这样的。”一位署名“Carol”的参观者写道:追忆到好几十年前,回忆中国以前,真好!
本报记者 钟黎明
(本报杭州5月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