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F0037版:典藏浙江·影像
3  4  
PDF 版
· 采访手记:
· 作者简介:
· 汪阿金家的房子与车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汪阿金家的房子与车子
本报记者 徐永辉 摄影报道
  在过去的59年里,我共去过余杭农民汪阿金家20多次,见证了他与他的儿孙们生活的变化,最显著的是他家房子和车子的变化。

  1950年初秋,我在余杭县乔司镇供销社采访农民卖络麻,看到有个叫汪阿金的农民一口气买了4张毛主席画像,便接受邀请来到大三乡学稼村的他家里做客。当时,他家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芋艿、青菜与咸菜,汪阿金曾当了26年的长工,是标准的“三无农民”(手中无钱、口中无粮、脚下无鞋)。分别时,他对我说:“等我造了新瓦房后,希望您带着儿子来住几天。”

  1981年,我突然收到了一个名叫汪水灿的来信,信上说他父亲汪阿金想念我多年,一直托三个儿子多方寻找我去他儿子造的新瓦房。三十年后,我终于在他们的平房前面,与汪阿金重逢了,我为他们拍下了一张合家欢。阿金逢人便说:“这张照片是真正的翻身照,是浙江日报馆的徐同志拍的。”

  1993年国庆节,应汪阿金两个儿子的邀请,我又来到学稼村。哇!眼前看到的是一幢幢豪华别墅,五颜六色,铝合金门窗,落地玻璃……村支书沈土兴说,现在村里540多户都住上了瓦房、楼房、别墅,全村2400多人,平均两人一辆自行车,不少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车,个别人家还买了三卡和面包车。刚到汪水灿家那幢四开间二层楼外,远处传来了摩托车声,原来是汪水灿回来了,我连忙给他们拍了一张骑摩托车的照片。这时,我见到河边的一座小桥,想起1982年我曾在此地为他们父亲汪阿金拍过一张拉板车的照片,不禁触景生情。阿金当时推的是独轮车,拉的是木板车,而他的儿子如今骑上了摩托车。

  这一年的中秋,汪阿金的妻子沈阿三还有一件让她既开心又自豪的事,儿子汪水灿开着小轿车接她到杭州过节。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天,我受邀来到汪水狗(汪阿金儿子)的儿子在县城临平买的商品房参观。宽大的客厅里,超大屏幕的液晶电视机,正播放着奥运会的盛况。

  快60年过去了,我看到当年的“三无农民”汪阿金的后代,如今进城买下了这么大的商品房,做上了城市居民了!真是让人为他们感到开心和自豪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典藏浙江·影像 F0037 汪阿金家的房子与车子 本报记者 徐永辉 摄影报道 2009-5-9 浙江日报f00372009-05-09000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