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祝贺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
3  4  
PDF 版
· 义乌全力建设国际商贸名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5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市场开拓”、“企业服务”、“项目推进”、“综合改革”——四轮驱动全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义乌全力建设国际商贸名城
  义

  乌

  全力建设国际商贸名城

  新三十年再出发

  保增长 抓转型 重民生 促稳定

  金融危机下义乌市场魅力不减经济逆势增长

  面对严峻经济形势的考验,义乌市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适时提出了2009年全市大力开展“市场开拓年”、“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综合改革年”活动,以实现率先突围解困、率先转型升级、率先抢抓机遇,实现义乌新的跨越。

  开拓市场 出口持续回暖

  目前尽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义乌经济总体已呈现持续回暖格局。

  今年1~3月入境外商达5.78万人次,同比增长25%。其中境外采购商回流明显,市场人气大幅回升。

  1~3月份义乌市场实现成交额113.06亿元,同比增长14.17%,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77.37亿元,同比增长7.56%,市场整体情况明显好转,中国小商品城3月成交额达27.81亿元,比2月增长14.40%,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1~3月份,新设外商驻义代表处152家,同比增长36.94%。

  一季度,金华海关小商品出口报关单增长明显,其中4月29日,金华海关单日接受小商品出口报关单2081票,监管集装箱3810标箱,创金华海关单日业务量历史新高。

  4月份“义乌小商品指数”显示,义乌市场景气指数1044.22点,环比上涨19.29点,涨幅为1.88%。

  一季度义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同比增长6%。一季度新增存款143.76亿元、贷款68.47亿元。

  一季度平均每天新诞生90个个体老板和9家企业,约占全省的1/10,义乌人创业热情依然高涨,市场依然充满活力。

  义乌市委、市政府把促进市场繁荣当作发展第一要务,确定今年为“市场开拓年”,要求各职能部门纷纷从各自职能出发,围绕市场强化服务,全力保持市场持续繁荣。作为义乌政府主导与控调的市场管理方,商城集团减免全体市场经营户2009年度物业管理费,减免四区市场部分空调使用费,两项合计4000余万元。再送每个经营户一份商品财产保险。同时加大力度推行商位使用权质押贷款,有效缓解经营户的资金困难,到去年12月底,相关银行机构已向经营户发放商位质押贷款超12亿元。

  多项举措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义乌企业外向度高,在金融风暴肆虐时,许多企业发展遭受寒流。为此,义乌市政府及职能部门积极开展以“减负、解困、扶持、提效”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服务年”活动,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

  减负,是政府帮扶企业渡难关谋发展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从2008年9月开始,义乌市全面开展清费减负工作,暂停、取消征收15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降低部分收费标准。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和城乡居民减负近1亿元。同时,积极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房产税困难减免等税费优惠政策,2008年全年减免额达1.82亿元。去年义乌市扶持企业发展和减负的资金达20亿元。

  政府还专门筹措1亿元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成立了市帮扶办,对发展基础好、主营业务稳定的诚信企业出现临时资金周转的困难,想方设法加以帮助。截至3月底,成立5个多月的市帮扶办已为50家企业转贷应急资金96笔共9.7亿元。同时,不断加大与各级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推动银行支持企业渡难关。

  260亿元总投资 增发展后劲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促进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的“发动机”和“加速器”。为此,今年义乌以“项目推进年”为抓手,把握当前国家推动扩大投资的有利形势,抢抓信贷利率下调、原材料和设备价格下降等有利时机,全力以赴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

  今年义乌的重点工程共有70多项,总投资约需260亿元。包括03省道改建、37省道改造、浙大附属义乌医院、国际商贸城三期二阶段、篁园市场改造、文化基础设施二期、污水处理二期、内陆口岸场站一期、金融商务区等。另外28个项目将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其中,金融商务区建设启动暨稠州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大楼奠基,市行政服务中心工程、佛堂古镇保护利用开发工程、杨宅水轮泵站改造工程等四项重点工程项目已在上月初全线开工。 

  佛堂古镇保护利用开发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该工程计划分三期实施,预计总投资5亿多元。已开工建设的首期工程是沿江码头、老街和浮桥改造,“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休闲佛堂”正渐行渐近。

  金融商务区规划面积0.7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90万平方米。该区块突出金融、商务两大主导功能,兼有酒店、住宅等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写字楼、公寓、酒店、商业地产等项目。上月动工的稠州商业银行大楼、农村合作银行大楼成为最早入主金融商务区的业主。 

  改革先行地 再涉深水区

  义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改革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开放城乡市场,到上世纪90年代以商转工、工商联动,再到城市化、国际化、城乡一体化,义乌每一阶段的跨越,都离不开改革。

  今年,义乌率先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通过重组,解决政企分离不彻底、投资领域分散、投融资能力低下等体制机制问题。建立市政府—国资局—国有企业三层次的国资监管架构。

  根据义乌国有企业资产数量、资产质量、运营特点等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义乌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小商品城恒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市交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市公用事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家市属国有企业。

  5月6日,义乌市委、市政府召开市级机关内部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改革和扩权强镇改革动员大会,从而拉开了这两项改革序幕。    

  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改革的重点是内设机构的调整。采用撤一建一、并一设一、增挂牌子三种方法进行部门内设机构调整,把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和其他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行政审批科,实现“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科室办理,一个窗口对外”。

  扩权强镇是指将市级层面14个行政机关的57项行政管理权限下放给各镇(街)政府行使,扩大各镇(街)政府的财政、用地和规划自主权。

  同时,还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新社区建设模式,启动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和高层公寓建设试点。

  财政投入继续往民生方面倾斜,扎实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等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政策上实现全覆盖。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机制,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义乌新坐标——

  国际商贸名城

  建设国际商贸名城

  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际商贸名城,是在义乌市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集体智慧;是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的结果,体现了义乌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建设国际商贸名城

  面临良好机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乌发展,在把义乌列为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之后,又把义乌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些都为义乌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建设国际商贸名城

  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义乌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发展日趋和谐,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为建设国际商贸名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物质基础。

  国际商贸名城的基本内涵

  国际商贸名城,“国际”是方向,“商贸”是核心,“名城”是品质。以小商品为特色,进出口贸易与内贸并重,以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区域金融高地,即“三中心两高地”为核心构架。

  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以形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定价中心为典型标志。国内外供应商、进出口商、批发商、大型零售商云集义乌,“买全球货、卖全球货”。

  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以义乌成为全球小商品研发设计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典型标志。小商品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名特优新产品比例大幅提高,实现“小商品,义乌创”。

  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以义博会引领全球小商品发展潮流为典型标志。会展设施先进完备,会展服务成熟完善,经常性举办国际国内高层次会议,拥有一批国际性品牌展会。

  区域物流高地:以建成完善的“义乌港”为典型标志。具有完善的公、铁、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具备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和服务平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建成大通关体系,“义乌港”成为在全国、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小商品集散枢纽。

  区域金融高地:以建成义乌金融聚集区为典型标志。国内外银行分支机构林立,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大量进驻。国际结算便捷,咨询、评估、理财、投资等中间业务迅猛发展。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生态良好,成为区域投融资高地、金融服务高地和金融创新高地。

  数字角度

  解读义乌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义乌人民创造历史奇迹的30年,义乌人凭借改革创新新时代的精神,勇立潮头创大业,成就了令人惊叹的今日义乌。

  义乌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72.4万人。长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120多万,每天流动人口20余万。

  2008年,义乌地区生产总值493.3亿元,比2007年增长1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1∶45.3∶51.6,服务业增加值254.6亿元。

  2008年义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8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500亿元,人均储蓄83136元,居浙江省第一位。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义乌来购物旅游。2008年义乌共接待购物旅游游客595.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4.8万人次。接待旅游团队5698批26.8万人次,其中境外团队689批14213人次。

  目前,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达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拥有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种商品。从业人员20余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65%以上。

  2008年义乌市场总成交额492.3亿元,连续18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成交额38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6%。    

  2008年,义乌入境境外人员总人次已突破24万。目前有1万多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85个国家的2276家境外企业(2008年新增699家)在义乌设立代表处,联合国难民署以及家乐福等10多家国际零售集团在义乌设立了采购信息中心。

  2008年,义乌举办各类专业会展42个,累计展览成交额达171.2亿元,参会观众65.9万人次。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会展城市”、“中国十佳会展城市”等荣誉称号。

  今年义博会期间将投入使用的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使义乌室内展位扩大至7000个。义乌的展馆规模届时将成为浙江第一、华东第二。

  2008年,义乌市已有金融机构52家,其中银行17家,证券营业部7个,保险公司28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047.6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义乌市财政投入继续向民生倾斜,2008民生预算支出47.7亿元。目前已有538个村完成村庄整治,233个村完成绿色村庄工程建设任务,105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整治。

  实现符合条件的外来建设者子女100%在公办小学就读。实现城乡社区卫生覆盖面达100%。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全市总人口87%以上,村居参保率100%;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人均供养标准达5500元/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祝贺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 00008 义乌全力建设国际商贸名城 2009-5-8 浙江日报000082009-05-0800012;浙江日报000082009-05-0800009;浙江日报000082009-05-0800011;浙江日报000082009-05-0800010;浙江日报000082009-05-0800007;浙江日报000082009-05-0800004;浙江日报000082009-05-08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9-05-0800026;浙江日报000082009-05-08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9-05-08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