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的重要港口 环杭州湾的产业新区 嘉兴市的滨海新城
滨海新区崛起 蓝色嘉兴启航
2005年10月,嘉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决策,并将滨海开发作为嘉兴市“十一五”六大发展战略之一,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十五年再造一个经济大嘉兴”的目标。作为“打造嘉兴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滨海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三年的开发建设,已顺利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出形象”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五年见成效”又是新的目标,滨海新区又将开启一个新的征程,迎来一片新的希望。
嘉兴滨海新区
概 况
嘉兴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范围:东起平湖金丝娘桥,西至海盐西塘桥镇与武原镇交界处,北至杭浦高速公路,区域面积227平方公里。共涉及平湖市、海盐县、嘉兴港区的黄姑、新仓、林埭、当湖、曹桥、全塘、乍浦、西塘桥等8个镇、街道,63个社区、村委会,总人口19.4万。辖区内有国家级嘉兴出口加工区、省级乍浦经济开发区、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湾大桥新区)、市级独山港区、国家级九龙山森林公园、省级九龙山旅游度假区。
按照嘉兴市委、市政府总体战略部署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争取到2020年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060亿元,财政收入115亿元,工业产值2800亿元,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的重要港口、环杭州湾的产业新区、嘉兴市的滨海新城”。
嘉兴市委、市政府启动滨海开发战略,227平方公里启宏图;滨海新区上下凝心聚力,三年铸就发展大平台。三年来,围绕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的重要港口,环杭州湾的产业新区,嘉兴市的滨海新城”的目标,按照“接轨大上海,崛起杭州湾,打造增长极,建设新城区”的开发建设要求,滨海新区加快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实施大开放,实现了经济发展大跨越,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三年凸显新形象。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5.3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是2005年的2.1倍。三年累计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市外内资54.3亿元人民币。三年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198亿元。目前,滨海新区正日益成为嘉兴市最具发展实力、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扬起嘉兴港口龙头
阔步迈向东方大港
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是海洋经济这条巨龙的龙头。2005年10月,嘉兴“滨海开发战略”的启动,进一步明确了以嘉兴港为龙头,发挥港口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滨海新区临港产业快速集聚,从而促进滨海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滨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开创了嘉兴港“一体两翼”的港口开发机制。嘉兴市港务局独山分局、海盐分局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滨海新区“一体两翼”三港区联动发展。
嘉兴港充分利用各主体优势,吸引社会多元化资本参与港口建设,加快港口码头和基础设施建设。滨海开发三年来,嘉兴港累计完成投资28.4亿元,新增码头泊位9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827万吨。目前,全港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8个,货物吞吐能力2589万吨/年(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10万TEU/年)。在嘉兴港重点开发的乍浦港区,随着三期通用扩建、新世纪、嘉港石化等多个公用泊位的相继建成,规模化的码头作业集群初具雏形。在独山、海盐两翼港区,随着围堤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两港区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速。建成独山港区围堤工程和海盐港区围堤一期工程,新增陆域面积17000亩。独山港区粮食码头现已投入运行,成为浙北最大的粮食码头,海盐港区秦山港务、林龙码头泊位先后建成。
嘉兴港还加强了与国内大港口、大集团的合作,深化了与宁波港的合作,与上海港的合作交流也取得了新进展。2007年1月,嘉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领嘉兴市党政代表团考察宁波,提出嘉兴、宁波两港要携手打造“港口联盟”、两市共筑大桥大港品牌。2008年1月,宁波党政代表团来嘉兴考察时,两市就两港合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3月,与宁波港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7月,宁波港集团收购乍浦港区一、二期码头运营企业,再度深化了两港合作。2008年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这是嘉兴、宁波两港合作取得的第一个硕果,也是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即将腾飞的标志。
高昂龙头唱大风,扬帆拍浪济沧海。按照《嘉兴港总体规划》,至2012年嘉兴港将新建外海生产性码头泊位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9个、千吨级泊位3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约2500万吨/年,计划完成投资40亿元。届时,嘉兴港码头泊位将达到4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年吞吐能力超过4500万吨;货物吞吐能力、货物吞吐量与2007年末相比实现翻一番。
临港项目迅速集聚
产业发展亮点频闪
2007年2月,《嘉兴市滨海新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省市专家评审,并获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这两个规划对加快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对整个嘉兴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及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滨海开发三年来,各开发建设主体以规划为指导,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临港重大项目加速集聚,临港经济发展的基础得到明显夯实,临港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迅速崛起的临港产业成了滨海新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嘉兴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德山一期技改、平湖玻璃一期、华辰能源、吉安纸容器45万吨牛皮卡纸生产线等项目竣工投产,帝人二期扩产、德山化工二期、壳牌金属加工油、协成多晶硅、信汇合成橡胶、潜力能源等项目开工建设,晓星化工、泰科石化、中航油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进行。滨海新区逐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包装材料、现代物流业等依托港口发展的产业集群。
2008年,对于滨海新区、嘉兴港区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授牌。作为浙江省“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三个化工园区之一的嘉兴港区化工园区拿到了首个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园区的“准生证”。目前,园区已经集聚了韩国晓星、新加坡美福、浙江信汇、协成硅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化工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嘉兴港区第一大支柱产业,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随着这些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无论从产能、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还是自主创新等方面来看,都将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基地。2008年,化工新材料企业实现产值90亿元。
总之,滨海开发三年来,滨海新区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滨海新区以重型化、规模化、高水平、生态化为主的临港产业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新区建设框架拉开
滨海新城初具规模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2006年12月完成了《嘉兴市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并获市政府批准。滨海新区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引领滨海新城建设的优化布局,重点实施“一心两翼五组团”规划。各开发主体根据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并结合各自实际编制了分区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点,以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为出发点,走新型城市化建设道路。
2008年,滨海新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7亿元,滨海开发三年累计投入近50亿元。嘉兴滨海供电分局成立两年多来,共投入电网建设资金4亿元,2008年新区用电量达到了19.7亿千瓦时,与周边县市基本持平。新区在建道路20余条,完成道路建设近10条,道路框架继续拉大,初步形成道路网络、地下管网、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设施的对接和共享。按照嘉兴市构建“1640”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的要求,滨海新城中心城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滨海新城文化、教育、卫生、商贸、旅游休闲等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人气进一步集聚,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新兴的生态、宜居滨海新城初具规模。
抢抓机遇科学发展
力促五年彰显成效
2009年是滨海新区“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新区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滨海开发开放,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滨海新区确定2009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5%;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95亿元,同比增长18%;港口货物吞吐量3000万吨,集装箱15万标箱;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8%。为实现上述目标,滨海新区将全力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是引进大集团建设大港口。不断拓展与宁波港的合作,提升港口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进与上海港合作的有关工作,力争与上海港的合作取得新突破;加快集装箱和散杂货泊位及煤炭专用码头建设,积极培育港口集装箱及浙北煤炭基地等物流产业。
二是紧抓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以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园区授牌为契机,做强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快引进重大装备制造业,抓好一类、二类工业的发展。以港口物流发展为核心,抓紧重点物流园区的建设,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将滨海新区打造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以港口物流为特色的大型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三是实施大投入打造大平台。计划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亿元,加快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对接。加快滨海新城、出口加工区、乍浦经济开发区、海盐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一城四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启动滨海新城中心服务区和中心商务区的建设。
四是营造大合力促进大开发。继续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和滨海开发要求的合力开发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开发主体的积极性,增强滨海开发新活力,使滨海新区成为全市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切实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积极探索拓展发展空间的新思路。组织、参加大型招商活动,抓住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契机,广泛开展宣传推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