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祝贺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
3  4  
PDF 版
· 挥写生态文明的精彩乐章
· 建设森林义乌 共享生态文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建设森林义乌 共享生态文明
  建设森林义乌 共享生态文明

  说起义乌,人们自然而然会把国际商贸城作为该市的一张“金名片”: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市场经营总面积达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商品出口到215个国家和地区,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境外客商在这里常驻,经批准设立的境外公司企业代表处有2276家,占浙江省总数的二分之一强,市场外向度65%以上……

  而今,义乌人又自豪地亮出了他们正在致力打造的另一张“金名片”——森林城市。2008年12月18日,义乌市被省关注森林组委会命名为浙江省森林城市,成为全省第一批2个省级森林城市之一。

  建章立制 强化创建领导

  森林城市是生态文明的代名词,是生活品质的同义语。义乌市委、市政府把关注森林、创建森林城市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城市品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高位突破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召开了全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动员会,并多次召开常委会、书记办公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成立了强有力的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同时成立了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市政协主席担任组织委员会主任。各镇(街道)、各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部门协调、上下配合的行之有效的创建组织领导体系。

  义乌市还建立了长效的创建工作机制。编制了《义乌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了把义乌建设成为“城乡一体、森林生态系统完善、人居环境优越、生态文明发达”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目标,勾划了“二带、五区、七环、十线”市域城市森林结构体系和“一环二带四楔多园多线”市区城市森林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义乌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与各镇(街道)、各部门签订了《创建森林城市工作责任书》,制定详细的创建森林城市考核细则。建立了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听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市人大、政协专题研究关注森林、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经常对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进行视察、监督、检查。

  此外,建立了多渠道的绿化筹资机制。在绿色村庄工程重点实施期(2008~2010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600万元,用于绿色村庄工程的补助和奖励。各镇(街道)在市财政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均制定了相应的配套补助、奖励政策。据测算,2008年全市各类绿化项目投资额在3亿元以上。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同时,积极促进绿化建设资金筹集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

  城乡统筹 构建绿色家园

  义乌市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有条不紊地开展关注森林、关注生态活动,扎实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实施绿色村庄工程。2008年,义乌市共完成233个村的绿色村庄工程建设,占全市应建设村庄的41%;建成绿化面积3000多亩,片林占60%以上。全市现有义乌市绿化示范村252个、金华市绿化示范村42个、省绿化示范村20个。

  ——实施城市绿肺工程。合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以普遍绿化为基础,以中心城区绿化为核心,以江滨绿廊为纽带,构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结构体系。规划总长度19公里、总面积822公顷的江滨绿廓(目前已建成长6.4公里、面积160余公顷)已成为该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和市民理想的休闲场所。

  ——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对省道、县道、重要乡道都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对进村道路、环村路也种植了行道树,做到道路做到哪里、树木种到哪里。突出市树(香樟)、市花(月季)在道路绿化中的运用,形成了城市独特的绿色视线和花草走廊。目前,全市省道、县道和乡道干线公路基本实现了绿化全覆盖。

  ——实施绿色河道工程。自2003年以来,完成“万里清水河道”治理近200公里,河岸两侧同步完成了绿化,逐步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建立和谐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实施立体绿化工程。积极开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裸露山体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以空间换绿地,形成多类型、多景观、多功能的立体绿化新格局。

  ——实施废弃矿山修复工程。按照“宜垦则垦、宜绿则绿、宜景则景、宜建则建”原则,对全市所有废弃矿山分期分批进行治理。自2006年实施以来,已完成35座废弃矿山耕地垦造,新增耕地869.73亩;对10多座废弃矿山进行了生态复绿。

  建管并举 保护森林资源

  “三分造,七分管”。义乌市在全力抓好绿化和发展资源的同时,丝毫不放松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和林木特别是古树名木保护等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建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市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全部按省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执行,补偿标准也由2007年的每亩12元提高到2008年的15元(国有林场为17元)。2001年设立生态公益林以来,累计投入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2480余万元。在生态公益林区内全面开展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落实封管育措施,森林资源数量持续、稳定增长,近10年间林木蓄积量几乎翻了一番。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树势衰落、病虫危害严重的古树名木,采取多种复壮措施,有重点、分期分批地进行了保护。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投入古树名木保护市级专项资金250余万元。2008年完成了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调查显示,全市现有古树名木1321株,分33科、50属、61种,比2002年普查时增加了253株。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了华溪森林公园、望道森林公园2个省森林公园,八都水库、柏峰水库、五指山3个自然保护小区,绿之源、凤凰山、宦塘村3个林业观光园区和双林寺、德胜岩等一批风景名胜区,保护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原生地、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

  ——加强森林消防。健全了森林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落实体系;健全了护林、防火、督查三支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推进了科技防火,建设了华溪森林公园、林场廿十六坑林区、六平安林区生物防火林带。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政府行为,落实了防范责任;完善监测队伍,构建了“网格化、全覆盖、无盲点”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积极推广无公害新技术,以无公害方式开展了有害生物防治。

  ——加强林地、林木资源保护。编制了《义乌市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实行林地征占用定额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新机制。加强了林木采伐管理,实行凭证采伐和采伐公示制度,有效地控制了采伐量。

  ——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开展了“清火行动”、“飞鹰行动”、“绿盾护林2008”、“禁种铲毒”等林业执法专项行动,2008年查处各类林业违法案件30起,其中刑事案件2起、行政案件25起、治安案件2起。

  兴林富民 发展森林产业

  义乌市在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努力把生态建设所形成的优势,转化为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走出了一条富有义乌特色的兴林富民之路。

  ——以特色经济林和特色驯养业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蓬勃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发展,由2000年的1000亩发展到现在的2.21万亩;“一村一品”经济林基地稳步崛起,共建成省兴林富民示范村8个、全国绿色小康村1个;野生动植物种养殖逐步兴起,培育了10家以驯养梅花鹿、山鸡、蓝孔雀等为主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户,成立了铁皮石斛、长风竹类、华秀枣类、蛇类等研究所10余家。

  ——以竹木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异军突起。培育了家具、工艺品、相框、文体、日用品、装饰材料等优势竹木加工业,拥有木竹加工企业240余家。

  ——以林产品流通业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方兴未艾。通过国际商贸城、农贸城、国际花市、家具市场、木材市场、装饰城等大流通渠道,培育了2000余家经营灵活、模式多样、商品意识强的经营户,商品辐射世界各地。据测算,每年林产品成交额达30亿元以上,浙中木材市场跻身浙江省重点林业龙头企业、浙江省百强市场行列;成功举办首届森博会,实现成交额10.95亿元,吸引了63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万人次境内外客商前来采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义乌市还通过深入开展关注森林、关注生态活动,全面推行义务植树,深入推进绿色单位、家庭创建活动等措施,倡导全民参与,普及生态文明。

  森林城市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也承载着义乌180万人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义乌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关注森林、关注生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长效管理,推动创建森林城市工作迈上新台阶、新水平,争取用若干年的努力,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祝贺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 00009 建设森林义乌 共享生态文明 2009-5-7 浙江日报000092009-05-0700024;浙江日报000092009-05-0700025;浙江日报000092009-05-07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