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5月4日讯 (记者 黄宏) “我有一个8岁大的养女,她是2000年在杭州出生的,能不能帮我找到她的生身父母?”母亲节前,记者意外地接到一位瑞典母亲发来的电子邮件。
这位瑞典母亲名叫安。在邮件中,她给记者寄来了编号为浙民收(2002)字第083号的收养证书,上面贴着她抱着这位养女的照片,还有这位女孩的生活照和证明文件。
安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有好感。1998年,她决定收养一名中国孩子,当年向中国收养中心提交了申请。在等待了近4年之后,她终于如愿以偿,有了一个中国养女。
安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养女的过程:“2002年6月3日,我在杭州一家法院的民庭第一次见到她,她是被一位照顾她的人,还有一位法警坐着公共汽车带来的,身上很热。当时她可能饿了,哭了半小时,而后就睡着了。”
安喜欢上了这个女婴。她说:“我觉得,这个孩子非常好,她看上去意志坚强。”
在办完交接手续后,安就把养女带到宾馆。经过一番努力,养女安静了下来,“整个晚上她都睡得很好”。为了等待养女的文件和护照,安在杭州呆了一个星期,然后飞往瑞典。
回到瑞典以后,养女过得很好。安说,现在养女已经成了一个“可爱、聪明和好玩”的女孩。
看着女儿健康成长,在安的心中,一直存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女儿究竟是什么人家出生的,她有什么样的背景呢?安觉得,对养女来说,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她作为一名妈妈的责任,“我不希望她一辈子都在困惑中度过。”
尤其重要的是,她要让自己的女儿了解到,她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女孩,还有祖国独特的文化。“中国是个令人激动的国家,它有着有趣的文化。”所以,从小时候起,安一直给养女讲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并且尽力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背景,其中,找到女儿的亲生父母就是很关键的一环。
然而,信息的短缺,使安的寻找之路极其艰难。安目前只知道,这位女孩是被她生身父母遗弃在杭州上城区近江街道的。
邮件中附有一份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近江派出所开具的“弃婴或儿童报案的证明”:“沈力民先生于2000年12月15日在杭州市上城区近江街道捡拾到一名女弃婴,于2000年12月15日到我处报案,特此证明。”证明中还用铅笔标注着:“14路公交车站处”。另外,在安的手里,保存着一张撕下一半的粗纸,这是养女的亲生父母写下的字:“农历11月初十,阳历12月5号,早上5点20分”。
安意识到,就凭这一点信息,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很难,不过还是值得一试。
读者朋友,如果你有这位女孩亲生父母的相关信息,请与本报记者联系,电话:13858184551。
上图:安与养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