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消费也是生产”
· 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 一百年前的远见
· 他山之石
· 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
· 从“863”到“973”
· 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培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863”到“973”
黄国范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浪潮蓬勃兴起,势不可挡。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追踪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步伐,缩小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老科学家联名致信党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此信引起中央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于3月5日迅速作出批示,指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供决策。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同年11月,中央正式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同志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这个宏伟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举世瞩目的“863”计划由此诞生。

  “863”计划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海洋技术等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计划实施20多年来,取得了一大批关键性前沿技术的突破,涌现出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一批重大成就,使我国前沿高技术发展实现了从重点跟踪到突出跨越的战略转变。一是取得了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比如研制成功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模块化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建造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人类功能基因组、水稻基因组等研究继续处于国际前列;人工晶体和全固态激光器领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二是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比如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超细纳米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关键技术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龙芯、众志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技术的研发,实现了国产高性能64位通用CPU芯片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中档数控机床的研制成功和加工中心的建成,使我国基本摆脱了绝大多数数控机床依赖进口的状况。三是开发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和新药。我国超级稻育种技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一大批创新疫苗和药物进入临床和被批准上市等等。

  高技术、新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基础研究的有力支撑。我国在大力实施“863”计划的同时,于1997年6月开始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2010年以至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

  “973”计划的战略目标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其主要任务,一是紧紧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二是部署相关的、重要的、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研究;三是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科学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四是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能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的科学研究基地,并形成若干跨学科的综合科学研究中心。

  “973”计划实施10年来,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基础学科创新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效,一些成果已经体现出重大应用价值。同时,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影响日益加大。根据SCI数据库资料,1997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SCI论文仅1.7万篇,2006年达到8万多篇,跃升至世界科学技术的“第二方阵”,与英、德、日等国相当。同时,高质量论文在各学科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数量也显著增加,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全面提升,其中材料科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影响力尤为突出。

  从“863”到“973”,充分显示了我国科技发展在高技术和基础研究这两个关键领域里所留下的坚实而闪光的足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两个计划的不断深入实施,中国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一定能够引领和支撑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一定能为世界科学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从“863”到“973” 黄国范 2009-5-4 48256F32002924A64825759A0024DA55[A5-黄国范≈B1-丁ju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