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11时,记者拨通正在深圳出差的阿里巴巴公司收费产品资深经理沈涤凡的电话,祝贺他获得全省“勇克时艰杰出职工金锤奖”,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只不过是桥梁中的一块小石头。”然而和他的名字一样,这座桥梁却并不平凡。
虽然他的年龄只不过31岁,沈涤凡和他的同事们却创造了电子商务领域的数个“第一”:在B2B领域,首个提出了数据管家的功能;突破性地研发了橱窗产品,实现了可以按需购买的功能;他所带领的诚信通个人会员项目团队,提出了新的认证方法,使个人也能够使用电子商务平台……
这些年来,沈涤凡在阿里巴巴靠着对电子商务的无比热爱,努力为公司出谋划策,使阿里巴巴在众人的努力下成为“网络展览会”。
去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突然降临,一直高歌猛进的很多外贸企业出现了海外市场萎缩、订单减少的现象。沈涤凡还注意到,一些企业大幅度削减了参加展会的预算。
沈涤凡立刻意识到,这些企业将陷入一个“怪圈”:订单少了,企业营销推广、参加展会的资金就少了,然后生意机会又少了。“打破这个‘怪圈’的唯一办法,就是用新技术更便宜、更快捷地实现展会的功能。”
2008年10月至11月,在公司高层的支持下,沈涤凡和同事们对阿里巴巴现有功能进行调整,让阿里巴巴变得对客户更方便、更快捷。
“当时我们有几个项目同时展开:数据管家功能、贸易通上的实时翻译功能、橱窗产品、企业邮局、新的认证方法和黄金展位。”数据管家功能是通过程序使注册用户很简便地看清楚投入产出比,帮助他们分析投资效果;橱窗产品是将注册用户的推荐产品列出来,让采购商对网站上数目众多的产品一目了然……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时间短、任务紧,参加研发人员都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当时大家都很努力,因为我们觉得新产品研发得越快,就越能尽快帮助外贸企业走出怪圈。”
沈涤凡说,他当时作为项目主要协调者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熬通宵是常事。
新的网络平台使阿里巴巴完成交易操作的程序由7个变成3个,人们只要识字,就能在阿里巴巴上做生意。
艰苦的努力引起了强烈的市场反响:贸易通上研发的实时翻译功能,解决了客户之间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产品一上市,新加入的客户数1个月就超过了数百家;诚信通项目上线半年,新加入电子商务平台的收费客户达数万人。
(本报杭州4月3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