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资讯
3  4  
PDF 版
· 让稽山柯水处处明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稽山柯水处处明秀
——绍兴县立足民生建设现代水利纪实
  让稽山柯水处处明秀

  ——绍兴县立足民生建设现代水利纪实

  [前言] 风云际会,中华崛起。经由改革开放30年的锤炼洗礼,走过共和国60年披荆斩棘路,我们已然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异常复杂局面,我们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的应对实力和饱满的发展信心。

  此时此刻,应对时局挑战,我们更需要科学发展;实现60年新跨越,我们更需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在“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今天,意义更显非凡。为彰显典型经验、提振发展信心、助推民生建设,本报特于创刊60周年之际,开设“60年新跨越·科学发展典型解读”宣传专栏,今起推出“聚焦民生水利十大典型”系列。

  本期聚焦的是绍兴县水利。作为水乡、桥乡、酒乡、鱼米之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溯其根源,绍兴县的这一切无不与水密切相关,水是绍兴县的根本,也是绍兴县的灵魂,可谓“水之所幸,城之所幸”。近年来,绍兴县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要求,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全面推进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三大保障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颇具地方特色的科学治水之路。

  “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国”,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绍兴,因水而生,依水而华,形成了其特有的水乡文化,也使得水利成为从古至今绍兴的命脉所系。从“水患”到“水利”,绍兴人民于古有大禹治水千年传颂,于今有现代水利工程引领时代潮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治水为民的典范。

  在极不平凡的上一年,绍兴县水利克坚攻难,逆流而上,佳绩纷呈——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评为“2007-2008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绍兴县水利水电局荣获2008年度“全省河道保洁管理先进单位”、“水资源费征收工作一等奖单位”、“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省级荣誉;绍兴县水政监察大队在2008年度全省水政监察队伍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绍兴县水利水电局还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县级机关“双优”单位,碧水工程被评为绍兴县“行风建设十大亮点”之一。

  稽山长青,柯水长流。在现代水利雕琢下,滋润绍兴全县的柯水愈加秀美,绍兴县打造江南水城的宏伟蓝图正在实现。

  第一章 水之基础在于平安

  【关键词】 防汛防台、防洪排涝、塘库加固全面推进

  兴修水利,保一方平安,是水利工作的最基本职责。

  绍兴县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以防为主、以避为先的“三为”方针,落实预防、预案、预警的“三预”措施;按照“不死人、少伤人、低损失”要求,制定完善各类“三防”应急预案,落实人员撤离、避险等措施;按照“抓早、抓紧、抓实”的要求,超前部署,及早安排。

  去年全年,绍兴县对全县1460座山塘水库开展了“地毯式”检查,对全线90多公里海塘堤防开展整修加固和不间断巡查,两次组织开展水库抢险、防御超强台风演习。组织抢险队伍23支4926人,储备抢险编织袋9.88万只、土工布1.22万平方米、车辆234辆、石料6.6万方。同时,建立完善县、镇、村各级防汛工作责任制,严密关注水情、旱情、灾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调控水库河网水位。一年来,全县无一起“三防”安全事故发生,为保全县平安、促经济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为进一步提高县域平原河网防洪排涝能力,绍兴县委、县政府在滨海萧绍边界兴建以排涝和配水为主要功能的滨海闸枢纽工程。内容包括建3孔挡潮闸1座、4孔节制闸1座以及1.7公里闸前河道等工程。在多方论证,克服多种困难后,工程于去年6月份正式启动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绍兴县注重抓好工程施工管理,把好施工质量关,还积极探索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先后采用了地基振冲挤密加固、空箱式底板、波纹管集水深井排水、加肋底板等新型施工技术,解决了闸基因土质松软导致沉降和深基坑排水两大技术难题,确保了滨海闸工程顺利实施。

  在更广泛层面,绍兴县切实抓好山区及沿海水利安全工作。去年超计划完成55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还投入151万元,完成20座小㈡型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建立水库安全档案。投入200万元,完成口门丘北大堤5.8公里海塘加固任务,共抛石3.16万方;投入120万元,完成曹娥江一线海塘抢修和海涂塘闸岁修任务;投资600万元,完成新三江闸机电设备、启闭设备招标等;完成44项、25.3公里的小流域治理任务。

  第二章 水之根本在于利民

  【关键词】 饮用水、农田水利、小水电改造三管齐下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已经上升到执政为民的高度,成为当前中国的时代主旋律。

  近年来,绍兴县适时而动,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需求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民生水利建设力度。

  继续开展山区农民饮用水工程。一方面通过摸底调查,制定完善建设规划;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探索并实施了“县镇村联动、建管用并重”的投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在工程建设上,通过扩建、新建饮水工程项目,积极寻找和开辟新的饮用水源。同时,采取山塘水库增容整合、集中连片供水和定点取水供水,科学调节供水等措施,用足用好现有水资源;在建后管理上,通过制定建后管理办法,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并安装消毒、净化设施,定期开展监测考核等措施,确保水源洁净安全。去年一年,绍兴县共完成饮用水项目15个,安装消毒器18台,受益人口11203人。目前绍兴全县除0.66万人因准备接入小舜江供水管网而未作改造外,基本实现饮用水全覆盖的目标。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农村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绍兴县开展了渠道改造、山塘水库清淤、小流域清淤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继去年年初实施庄富支渠下灶段660米的维修改造,先后二批下达山塘水库、小流域清淤任务,全年完成山塘水库清淤14.4万方,小流域清淤8.8万方。此外,还组织实施了王坛南岸、富盛乌石、陶堰茅洋三个市级水利示范村建设,并通过了绍兴市水利局验收。

  继续实施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为进一步加快山区水能资源开发步伐,确保农村小水电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农村小水电综合效益,去年完成了王坛北塔、湖塘学寨等五处小水电技改,技改装机容量575千瓦。小水电技改对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带动山区经济发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第三章 水之所贵在于生态

  【关键词】 河道整治、水土保持两手齐抓

  河网密布的绍兴县,水质好坏、水的生态状况直接关乎人民能否安居乐业,可谓使命在身,不容懈怠。

  为此,绍兴县以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水利建设。他们制定了10大类38项治水工程建设任务及建设项目投资政策,安排落实财政专项建设资金8000万元,并强化治水工程督查考核,重点推进河道整治和水土保持工作。

  去年全年,绍兴县共完成河道清淤95万方,河道砌坎护岸79.6公里,实施河道常年保洁面积10万亩,溪流保洁长度375公里。还组织实施了以清淤为重点的娄宫江、漓渚江、松坞江“三江”流域河道整治。同时,加强保洁制度、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河道建设管护长效机制。

  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绍兴县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域范围内的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作为项目有关批复的前置条件。同时,积极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执法与治理工作,完成了湖塘毛婆溪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3平方公里。

  而今,绍兴全县上下“以水质论英雄”的治水理念进一步确立,治水投入进一步加大,治水领域进一步拓展,考评体系进一步健全,治水合力进一步增强,治水效果得到切实显现。全县河道水质明显趋向好转,水生态得到有效改善。

  第四章 水之灵魂在于文化

  【关键词】 水利基础建设、水文化建设齐头并进

  人因水而生,水因人而活,人与水的互动演绎出博大精深的水文化,人类文明因之而熠熠生辉。

  近年来,绍兴县深入开展了以挖掘水历史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水利建设,水利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在城市水利基础建设方面,绍兴县以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为重点,专门组织力量对城区河道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会同县建设、水务、财政等部门踏看现场和专题调研,提出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绍兴县城区河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管墅直江、夏家溇直江、中泽横江城区“三江”的综合治理,以及古运河、柯桥老街河、鲁外西侧河道的清淤清障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区河道的专业化、全天候保洁,有效改善了城区河道的水质水环境。

  与此同时,一场以蠡园为主体,以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为目的的城市水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绍兴县投资4250万元的蠡园工程已全面完工。与柯水园、柯水长廊相配套,在柯桥城区构成了水、街、桥、亭、绿等相辅相成的特有景观,建成了集防洪、绿化、休憩、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线和休闲带,受到了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的高度赞赏。去年12月27日,绍兴县举行了柯水园、蠡园“两园”开园仪式,并编印出版了《柯水明珠》一书,为挖掘城市水文化内涵、推进城市水利建设作出了积极有效地探索。

  第五章 水之所要在于管理

  【关键词】 宣传、管理、执法相得益彰

  三分建七分管,惟有依法管理,方可营造井然用水秩序,倍增水利功效。

  绍兴县将法治理念融入治水工程的全过程,着力开展法治水利建设,演绎出全民护水的和谐乐章。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他们择时在城区、乡镇广泛开展宣传咨询活动。除了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播放“人、水、法”光盘、发放《水法规汇编》手册、在《绍兴县报》开设专版外,还开展了“母亲湖探源”、“鉴水行”、水利成果图版展等系列宣传活动。去年,他们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回顾,专门编印了《鉴水新波》图册,大力营造知水、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去年,绍兴县完成了全县360家取水用户取水许可证年检工作;完成了水功能区确权立碑工作,设立31个地理坐标点,分成10类水功能区;完成了萧绍运河杨汛桥上板至陶堰段42.43公里的河道划界测量工作;邀请省水利厅专家,就如何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和在水资源规费征收中有关法律法规等问题进行讲座、培训;实施规范行政自由裁量工作,最大限度压缩处罚、收费的弹性空间。

  严格执法,维护秩序。他们在《绍兴县报》上公布全县水事案件举报电话,严格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去年一年,共处理电话举报51起,来信来访37起;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60起,涉河面积15757平方米,清除河道设障面积3828.76平方米;收缴水域征用补偿费28.06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全县正常的水事秩序。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队伍建设及内部管理上,绍兴县也有新的突破。他们通过实施政务信息公开、组织行风作风建设系列活动、加强局属单位规范化管理,举办“鉴水之歌”歌咏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水利文化建设,增强了水利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精彩点击

  从“清水河道”

  到“新时期治水工程”

  绍兴县开打“改善水质”持久战

  早在2005年,以“三清一护”(清淤、清面、清水、护岸)为主要内容的 “清水河道”建设在绍兴全县热潮掀起。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三年过后,整治任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绍兴县对全县整体的水利建设步伐提出了新的目标,决定从2007年开始,利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开展以改善水质为主要目标的“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

  新时期治水工程的整治内容主要围绕清水、护水、利水、用水、管水五个工程类别展开。

  清水工程主要是加大清水河道建设的建设力度,继续加强清源、清淤、清面建设的工程开展。

  护水工程主要分为五类工程:山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山塘水库修复,河道护岸工程建设,河道绿化工程建设。

  利水工程主要指:加快治江围涂建设,加快新杭甬运河建设,加快环城河连通工程建设,抓好重要河、溇、湖的连通和修复。

  用水工程侧重于为发展休闲旅游业服务的水文化,为集镇建设服务的水资料利用,为山区建设服务的小水电建设,为保障群众生活服务的饮用水工程建设,为倡导节约用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管水工程主要抓好:依法管水,科学管水,合力管水。

  今年是“新时期治水工程”突破难点、强势推进的攻坚之年,为努力实现“水质量提高、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障、水生态良好、水文化丰富、水景观优美”的建设目标,绍兴县确立了16字工作目标,即:咬定目标,围绕“三三”,突出活水,强化综治。

  咬定目标。即紧紧咬定“改善水质”这个目标,进一步强化水质监测考评机制,致力于全面提升水质达标率。对水质基础条件较好的镇街,要率先实现水质达标,确保全县总体水质的持续好转和有效提升。

  围绕“三三”。即分别围绕三个方面的要求,大力开展三个层面的治水工程建设。一是围绕“畅通水系,调活水体,营造水景”的要求,加大城区治污、清淤、保洁力度,按照建设“水上之城”的目标定位,大力开展城市治水工程。二是围绕“保证生活,保障生产,保护生态”的要求,以农村为治水主战场,结合以渠系改造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治水工程,进一步提高防灾抗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围绕“建管并重,防治并举,内外并抓”的要求,切实抓好事关全县防洪排涝和水安全、水生态保障的重点治水工程,大力开展面上治水工程。

  突出活水。水之生命在于流动。今年绍兴县将把抓好“活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多种护岸形式,采取水面浮岛、生物净化等措施,提高城区水生态修复能力,促进活水、净水;通过实施清淤、清障、护岸、治污、布绿、保洁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综合型、生态型、清洁型的河道治理工程;抓好镇村河道的贯通、清淤和修复,既保证生产生活需要,又促进水畅其流。

  强化综治。即进一步增强治水合力,提高治水工程的联动性、实效性。一方面,镇街之间、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合力共建;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工程的、管理的、行政的、法律的多种手段,结合新农村、新社区建设、文明卫生镇村创建和生态环境建设,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治水工程建设,实行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影响水质水环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治水成效。

  本版撰稿 吕健 李昌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1 让稽山柯水处处明秀 2009-4-29 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28;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11;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25;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10;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17;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18;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19;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20;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21;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22;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24;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23;浙江日报000112009-04-29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