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江南名镇
3  4  
PDF 版
· 壶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4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壶镇
  首届浙江省十大江南经典小镇展示(三)——壶镇

  小镇名片

  壶镇镇位于缙云县东北,距缙云县城20多公里,处金、丽、台三市和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之腹地。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辖5个居委会,83个行政村。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唐朝就有壶镇集市,距今已有1000多年。马鞍障其前,石龙绕其后,括苍绵延环抱,平畈阡陌纵横,村庄星罗棋布,工厂商铺林立,好溪流碧,似一条飘逸的玉带,穿镇南去。壶镇素有“浙南北窗”之称,是浙南三大古镇之一。1992年,三联乡、白六乡、浣溪乡、括苍乡并入壶镇镇,仍称壶镇镇。此后,先后荣获“全国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省教育强镇”、“省先锋工程五好党委”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是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浙江省首批省级中心镇。

  经典壶镇

  在岁月更迭中读懂你

  

  经典并非一成不变,他们曾经因为民居、宗祠、戏台、孔明灯等传统文化瑰宝而经典,进入新时代后,缝纫机、带锯床、高压锅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产物又在演绎着他们的另一番经典。从九进厅墙头的一块砖到天喜集团生产车间里的一枚螺丝钉。壶镇人在用自己的智慧与进取,演绎着历史积淀与现代财富的巧妙衔接。壶镇每一砖每一瓦的累积,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奋斗,每一代都将最好的时光、最好的机遇寄予下一代。壶镇的经典贵在人文精神的传承,过去它是一种创富的理念,现在则是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实践。这座江南小镇,已经走过一千多年,未来更加漫长的岁月里,壶镇势必将制造出更多的光和热,让自己的经典实至名归。

  经典因积淀而愈久弥香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类在这块秀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历史在这座小镇留下了1300多年的印迹。这里有丰厚的文化积淀,鲜明的地方特色,多彩的民间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

  胡宅口、西山沿村的恐龙蛋化石;

  汉代名隐阮肇的修身之所阮客洞;

  五代的九松寺、惠民寺;

  宋元的广济堰、美化书院、大溪滩古窑址群;

  明朝苍岭之巅的阮公拜将台遗址;

  清朝的九进厅民居建筑、贤母桥及碑记、崇正书院碑;

  辛亥革命华龙会首领吕东升的故居,以及南宫寺、安庆庙、狮子山、小龙潭、赤岩宝塔、缙云县“一大”会址同五月廿八赶庙会,九月初十会案等一道构成了壶镇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这一座座曾昭示往日辉煌的古建筑,成为一道风景,供人们参观,让后人感叹。

  山水、田园、森林、民俗等资源是壶镇一大特色。在壶镇游访,可以让你享受到“出门就是花园”、“处处都是景观”、“多少历史往事历历在目”真切感受。而重走苍岭古道,又让人留下无限的感慨。宋淳熙年间大理学家朱熹、宋嘉熙年间县令陈大猷,县尉陈实等相继在壶镇讲学。抗日战争时期,英士大学、锦堂师范、安定中学、金华中学等曾迁址壶镇。这些给壶镇带来了新的文化思想,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构成了壶镇特有的优势,使壶镇一直是缙云县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之地。

  每到元宵节的时候,壶镇的老百姓还会相约成群,齐聚壶镇广场,放飞寄托美好心愿的孔明灯。老百姓在孔明灯上写下祝福,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当成百上千的孔明灯升上天空时,是何等壮观的景象。而往年元宵,总是能够看到几百米长的板龙。后来壶镇的相关部门出于安全考虑才让板龙退出了壶镇元宵节的历史舞台。

  经典因革新而升华内涵

  壶镇的经典魅力不仅源于她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更在于她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当然,最让壶镇人感到骄傲的是壶镇的工业化水平,全镇现共有工业企业129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0家,产值超亿元13家。目前,壶镇已经形成以华孚纺织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棉纺织产业,以天喜实业集团、恒强针车集团、万维机械公司、芳华缝制设备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缝纫机产业,以宇星实业有限公司、冠富实业公司为代表的铸造产业,以锯力煌锯床集团、晨龙锯床集团为代表的锯床产业,以中国晨龙集团等为代表的橡胶产业,以万客隆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产业,这些企业都是壶镇经济发展的台柱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带锯床产业,壶镇的带锯床产业在国内具有极高的地位,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而缝纫机的产量也在全国占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特种缝纫机更是在全国市场上独占鳌头。壶镇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江南工刃具集散地”和“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

  在加快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壶镇走的是内生型的发展模式。从生产锯床跨行发展到纺织行业,从办缝纫机到办服装厂,从生产压力锅向厨具、防盗门等种类产品延伸。一企带出多企,一业旺带来多业旺。锯力煌公司是壶镇锯床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之一,现已涉足纺织行业,生产的牛仔布全部出口欧盟。中国晨龙集团原本主要从事橡胶产业,开始发展太空蔬菜建立了太空育种园。年产值超亿元的芳华缝制设备公司,投资数千万元,涉足外贸服装行业;天喜公司从原来单一的压力锅产品延伸到厨具用具、防盗门等多种产品。壶镇一批骨干企业正向集团化方向进军。锯力煌公司、晨龙锯床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企业自身横向扩张的同时,壶镇的缝纫机和五金工刃具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在逐步壮大,集约化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一批“龙头”企业的扩张,也带动了一大批配套加工企业的发展。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形象概括了壶镇人的创业历程。一部壶镇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壶镇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发扬顽强拼搏精神,进行伟大劳动实践的浓缩史。过去这些年壶镇之所以发展很快,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壶镇人有一种“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这种壶镇人的创业精神,塑造了成百上千的成功企业家,也成就了经典壶镇的革新蜕变之魅。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历史任务,需要新的时代精神支撑。2007年壶镇镇党委提出了“大气创业、大力创新”的两创精神,是新的时代精神,也是新的现代文化精神,是对壶镇人文精神的更优化塑造,也是壶镇支撑经典的精神动力。

  经典因和谐而得以永恒

  壶镇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经济发展也得到稳步发展。工业化的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对农业的反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多年来,壶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化生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壶镇镇形成了以蚕桑、高山蔬菜、席草、水果为主的效益农业基地,面积达2万余亩,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格局。积极实施以工促农的新思路,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

  除了做好工业和农业的和谐发展,壶镇还积极投入资金,通过对基础设施、物流商贸、区位交通等多方面的改善,让壶镇人享受到一种安居乐业的和谐。现在壶镇的超市连锁、专营专卖、餐饮服务业欣欣向荣,繁华地段的溪东北路商业街地位日益突出。有五家银行在这里开设了分支机构。城市街道各式店铺琳琅满目。教科文卫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医疗保健网络遍及全镇。随着台缙高速、诸永高速的开通,壶镇必将真正成为浙西南的物流中心。老百姓的出行也更加方便了。

  点击浏览百度的“壶镇贴吧”,可以看到不少壶镇人在上面留言谈论,其中有关于城镇建设的各抒己见,有关于未来规划的畅谈,更有热情的壶镇人直接发表对家乡爱的宣言:“加油壶镇,我爱壶镇!” 字里行间,流露着壶镇人的浓浓乡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深深期待。他们是经典壶镇的缔造者,也将是壶镇经典的延续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壶镇人的血液里,既有山的坚韧,又有盆地的沉着。壶镇人在斗转星移间缔造着自己的经典,在和谐共进中诉说着永恒。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江南名镇 00008 壶镇 2009-4-29 浙江日报000082009-04-2900004;浙江日报000082009-04-2900008;浙江日报000082009-04-2900006;浙江日报000082009-04-29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