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宏 通讯员 叶宁 王晓鸣) 白天当“村官”,晚上当牛倌。永康市西溪镇西溪村大学生“村官”黄勋1年多前大学毕业后,回到永康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与一般的大学生“村官”不同的是,黄勋白天当“村官”,晚上当“牛倌”。
“我总共养了11头肉牛,有夏洛莱、西门塔尔鲁西黄牛,还种了近10亩黑麦草等牧草,作为肉牛过冬的储备饲料。”黄勋当牛倌并不是完全为了自己。“我希望在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养牛为基础,配合土鸡、水鸭、水稻等为辅的生物循环经济模型。”他说。
西溪镇西溪村位于永康西部,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以外出打工、手工业为主,生活并不富裕。2007年8月,黄勋当上了村委会秘书后,一直在考虑如何带领村民致富。经过调研后,黄勋选择了养殖肉牛这条路。
当地村民没有养殖肉牛的经验,黄勋认为,要想让村民们养牛,他应该首先示范。在黄勋的动员下,父母亲拿出了仅有的1万多元养老金,再向亲朋好友借了3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一共凑集了5万元启动资金,专门到山东采购了价值3万多元的优质肉牛。
在不少村民的眼中,黄勋养牛的方式也很奇怪:他从来不给牛吃人造饲料,而是下班后一直四处找鲜草料,或者花比较高的价钱给牛买来豆饼作饲料。通过探索,他摸索出了一套生态养牛的方法:不到半年,他养殖的肉牛已经增重一倍,按照市场价格预算,已经超过5万元。更让黄勋意想不到的是,听说他是用环保方式养的牛,周围的肉牛商不断来打听黄勋何时准备出售肉牛。
“我不准备出售,等把规模扩大一点,再办一个专门出售牛肉制品的‘牛庄’。”黄勋说,他现在有两个计划,首先要把自己引进的新品种肉牛保存下来,成为当地村民的“摇钱牛”;还要设法把自己养殖肉牛的经验推广给村民,并注册商标,把生态肉牛养殖做成一个产业。
现在,村干部和村民对黄勋的创业行为非常赞同,“尽管养牛很辛苦,但他从来没耽误过工作。”村支书吕飞翔说,村民们都在盼望着黄勋能为村民致富走出一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