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 农家舍得花钱享受文化
· 鹤翔蓝天
· 我省资助高校
地震灾区学生
·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萧山启动6亿元
中小企业债权基金
· 赵洪祝吕祖善分晤韩国首尔市市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家舍得花钱享受文化
——慈溪农村文化消费调查

本报记者 刘 慧 慈溪市报道组 赵 科 卢萌卿
  来自慈溪市的统计数字显示,该市农村各类文化消费支出已占家庭纯收入的15%,成为仅次于食品、服装、交通的重要开支,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数。

  为此,记者近日到当地作了一次农村家庭文化消费抽样调查,在15个乡镇、5个街道,发放了200份“农村家庭文化消费调查问卷”,发现艺术培训、看电影、看戏、上网、购买图书等各项支出在当地农家已占相当比重,慈溪农村正在形成追求文化生活享受的风尚。

  花钱学艺蔚然成风

  问卷调查表明:83%的农村家庭两年内购买了电脑或音像设备;90.5%的家庭订阅报刊,40.3%的家庭订阅3种以上;80%的家庭一年看5次以上电影、戏剧或演出;一年中,购买书籍、乐器和体育用品在500元左右的家庭占五成以上。

  慈溪农村家庭文化消费支出的最大部分是艺术培训,占40.9%。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眼下在慈溪农村,进“第二课堂”学习琴棋书画,非常普遍。崇寿镇相公殿村章旭红一家在当地算不上富裕,夫妻俩年收入为4万元左右,但她去年花费2000元参加宁波市成人舞蹈培训班。章旭红说,在崇寿镇像她一样到市里学习琴棋书画的农民越来越多,以前在田间地头想唱就唱,现在还要唱得有板有眼。

  白天做生意 夜里唱戏文

  占慈溪农村家庭文化消费第二位的是参加各类文娱活动,占26.6%。看戏,一直是慈溪农村文化生活的“重头戏”。目前在慈溪登记在册的民营演艺团体就有25个,每年为农村演出逾500场次。

  在桥头镇烟墩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当地农民余寅宝家堆放塑料品的大仓库里,竟然“藏”着一个常年演出的戏台——每星期二、五晚上,这里总是挤满了人。记者在这里看到,从台上唱戏的,到台下看戏的,全是农民。“白天做生意,夜里唱戏文”的桥头烟墩群艺自发演唱队,去年还把演出台子搭到了奉化萧王庙镇和宁波市区的中山广场。而这戏台里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的装备,包括木制的戏台、幕布、戏服箱子、音控设施、大篷车,都是农民自掏腰包购置的。群艺队的花旦沈耦菊说,烟墩村在慈溪农村经济不算最好,她家的收入也很一般,但她每年光花在戏服、化妆上的钱大概有5000多元。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喜欢唱戏”。

  喜欢,就是这么简单的理由,让慈溪农民心甘情愿地掏钱享受文化。周巷镇长胜市村村民冯天源有着多种爱好,吹拉弹唱都不在话下,是当地有名的 “戏痴”。每逢过年过节,冯天源都会带着孙女和10余人的小乐队,在本地和周边农村开家庭演唱会。

  唱歌跳舞有去处

  慈溪农家乐得花钱享受文化,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发达、文化活动氛围浓郁有关。近年来,该市已兴建和改造了198个集教育、娱乐、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村落文化宫,在每个村建起文艺表演小分队,还每年拨出100万元对村落文化宫示范村、样板村、合格村进行奖励,广大农民方便地在家门口享受文化。

  记者在周巷镇万安庄村看到,该村投入230万元建成的村落文化宫里,文体设施应有尽有。村支书宋华忠说,去年村里用于图书室、篮球场、乒乓球、健身房等各项娱乐设施15万元;用于请戏、送戏、村落文化活动8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群众自费和企业赞助。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慈溪市已有2000多家民营企业以各种形式资助农村文化事业,3年捐资5000万元左右。全市297个村中,已建成198个村落文化宫、200多条健身路径、178个村级公园,民营企业赞助占总投入的1/4。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农家舍得花钱享受文化 本报记者 刘 慧 慈溪市报道组 赵 科 卢萌卿 2009-4-11 48256F32002924A64825757B002F8E14[A1-刘慧≈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