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60年前,我们秘密护大桥
· “护桥”英雄“现身”
· 相关背景
· 大桥上,两代人重温烽火岁月
· “我的解放记忆”
参与方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本报联合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浙江在线推出了“我和新中国·我的解放记忆”报道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踊跃参与。今天推出钱塘江守桥中队年轻战士寻访保护钱塘江大桥的“记忆”,邀请原杭州地下党铁路区委书记袁雪道讲述那段与敌人殊死较量的往事——
60年前,我们秘密护大桥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陈秀东 闫拥洲
  钱塘江大桥是我国历史上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是连接浙赣交通大动脉的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解放杭州前夕,围绕炸桥与保桥,敌我间曾经历了一场殊死的较量,最终保住了钱塘江大桥这条东南沿海铁路交通大动脉的畅通,为解放军南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袁雪道, 14岁作为流亡学生到重庆参加了革命,1947年7月1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转战上海、余杭,1948年调任杭州市委职工委员会委员兼铁路区委书记。

  袁老记得,当时的中共中央上海局对大桥安全异常关注,一道道确保大桥安全的密令下发,让当时的地下党组织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1949年4月下旬,国民党反动派密议,部署反动派省府直属工兵营负责炸毁钱塘江大桥。当时,地下党主要任务就是“保卫城市,迎接解放”,保护大桥安全成了地下党杭州铁路区委的中心工作,由时任地下党杭州市委书记林枫亲自挂帅。

  经过多次秘密开会研究,我党决定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做好桥工队的工作,引导护桥进步工人参加保桥护桥工作,在进步工人的帮助下,我地下党组织先期将大桥的重要技术图纸和资料向杭州市内和虎跑寺租房转移、疏散,同时将重要器材和施工用油分别装箱装包,利用废旧钢梁、黄沙石渣作掩护,深埋地下。老人记得,当年仅汽油一项就封存了6000多公斤,以方便解放后抢修大桥时急用。就在解放前夕,杭州铁路工段还存有12个火车头,因担心被反动派开走,袁雪道亲自率队,组织职工群众,把火车头的重要零部件全部拆解下来,藏于隐蔽处。

  4月30日早晨,桥工队上桥作业,发现桥上堆放大量爆破器材,多处桥梁主体钢梁上端捆绑了黄色炸药包。情况危急,敌人准备动手了。袁雪道充分利用当时担任杭州《群报》记者的身份掩护,随后在媒体上公布了反动派准备炸桥的险恶用心,同时派人拿着大桥被安装了炸药的照片和传单,向社会各界发放,给炸桥的敌军施加无形的压力,并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压倒性的谴责,不少群众自发上桥当面质问反动军队炸桥的险恶用心。

  另一方面,党组织加紧了对反动派内部的策反工作。余森文是地下党员,是当年护桥的最大功臣之一,他利用其国民党浙江省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的公开身份,负责做好炸桥工兵营的工作,劝导官兵认清形势,不要成为国家和历史的罪人。

  经过多方努力,地下党组织终于转化了负责炸桥工兵营负责人的思想工作。 5月2日晚,工兵营官兵将大部分炸药作了重新安置,将大部分炸药转移下桥,仅在5、12号公路桥面木制工字梁和距离钢梁较远的枕木上绑了少许炸药。

  5月3日,解放军进击杭州外围,向南逃窜的敌军车、溃军蜂拥过桥,下午2时许,我第21军62师185团2营向大桥发起攻击。为了不损伤大桥,炮火往大桥两旁和延伸方向射击。在我军密集火力攻击下,正在桥南督战的敌省长急令炸桥,只听几声爆炸声响,敌人眼看浓烟升起,便匆匆逃离。

  爆炸后,桥工队上桥的全面勘察结果表明,仅公路桥面被炸穿两个洞,铁路桥面钢轨略有扭曲。随后,将桥工队兵分两组,一组协助解放军打扫战场,清理公路桥面;另一组抢修大桥,率先将公路桥面修复。

  24小时后,公路桥面全部修复,解放大军过桥南下追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6 60年前,我们秘密护大桥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陈秀东 闫拥洲 2009-4-9 48256F32002924A64825759200266856[A1-汪成明≈A5-闫拥洲≈A5-陈秀东≈B1-李回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