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镇海“雄镇大舞台”成为百姓“梦工场”
· 手捧雏菊 遥寄心香
· 向先烈宣誓
· 英雄活在我们心中
· 城南桥头悼英雄
· 清明节:全国祭扫群众逾1.2亿人
· 诸暨“越美”到非洲建纺织工业园区
· 青田石雕“点石成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诸暨“越美”到非洲建纺织工业园区
  本报诸暨4月4日电 (记者 周智敏 诸暨日报记者 翁均飞 通讯员 孙陈超) 就在一些纺织企业为外贸订单急剧减少而忧心忡忡的时候,位于诸暨的越美集团却逆市扩张,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下原材料降价的机会,加快了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度。

  “到今天为止,已经完成了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越美集团董事长徐志明指着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区的效果图告诉记者。这一总投资5000万美元,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园区,是中国首个境外纺织工业园区,也是尼日利亚目前最大的纺织工业园区。

  2000年,徐志明背着样品,只身闯非洲,意外地发现拥有1.5亿人口的尼日利亚纺织品奇缺,市场潜力巨大。于是,他便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落脚,办起了一家贸易公司搞批发。

  在尼日利亚搞批发,让徐志明掘到了“第一桶金”。由于抛开了许多中间商,他的利润从原来的5%,一下子蹿到了40%左右。而且,当地市场需要什么花色面料,原来要一两个月才能间接反馈到企业,而徐志明“零距离”接触国外市场后,一个电话,国内几分钟内就能知道,当天就能组织生产。

  2004年,经过中国商务部和尼日利亚政府批准,越美集团投资188万美元,在尼日利亚兴建7000多平方米的厂房,设立了一家境外加工贸易生产企业。两年后,他们又在西非塞内加尔,创建了第二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

  境外办厂,又让徐志明掘到了“第二桶金”。“我们不仅顺利越过了尼日利亚对纺织品进口的限制,还享受到了当地政府免税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欧美国家与非洲各国签订的国际贸易条约,将产品顺利打入欧美市场。”徐志明说。越美集团的销售收入,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3亿元。

  由于尼日利亚没有棉纺企业,纺织产业链不齐全,上、下游产品不衔接,单独一家企业在尼日利亚办厂,成本太高。而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虽有出去办厂的愿望,却因人生地疏,无从着手。

  徐志明忽发奇想:何不在尼日利亚办个纺织工业园区,一方面为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去”搭个平台,另一方面形成自己的产业链。2007年,徐志明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国家商务部和尼日利亚政府的支持。由越美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设立的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在去年正式开建。

  越美集团要在尼日利亚建纺织工业园区的消息一传出,在短时间内,来自诸暨、绍兴以及省外的几十家纺织企业,表达了加入园区的意向。越美集团从打造合理、完整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从中选择了15家企业,其中包括棉纺、织造、印染、服装等企业,多数是在尼日利亚有过多年贸易经验的浙江纺企。

  “这将是我们在尼日利亚掘到的‘第三桶金’。”徐志明信心十足地说。为满足非洲工厂扩大产能的需要,越美集团将扩大设在湖北省棉纺基地的规模,扩招1000名员工的计划正在积极实施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诸暨“越美”到非洲建纺织工业园区 2009-4-5 48256F32002924A64825758E00459653[B1-周天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