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新闻
3  4  
PDF 版
· 农民工五大热点问题急需解决
· 香港不是“避税天堂”
· 连战出席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
· “雪龙”号驶离高雄港
· 首个持旅游护照
赴俄团黑河首发
· 遗体捐献者
在沉默中诠释人生真谛
· 可购买保健药品
和医疗保健器械
· 武汉高校
启用反剽窃软件
· 大型浮雕
《清明上河图》
落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遗体捐献者
在沉默中诠释人生真谛

  芳草复碧,清明又至。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市民自愿去有关部门登记,希望自己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疗部门。

  记者从上海市红十字会获悉,截至2009年3月,上海市已有志愿捐献遗体者26940名,截至2008年底,已实现遗愿的捐献者有4758名。

  爱心与天地共存

  自2003年开始,每年3月1日为上海市遗体捐献纪念日。

  记者采访发现,许多遗体捐献者生前曾有“丧事简办,既节约土地又使小辈省心省力”等表示。

  “寡欲无私,唯有人道不舍;淡名泊利,只求光明永随!”这一评语是写给一位不同寻常的遗体捐献者原上海市红十字会会长白备伍。

  1982年,身为一名卫生工作者,白备伍深知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科在医学研究和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为此,他与同仁一起公开张榜“遗体捐献倡议书”,并且第一个签下自己的名字。1986年6月14日,白备伍去世不到20小时,遵照他的遗愿,他的学生强忍泪水解剖了老师的遗体,且取出重要器官用于医学科研。

  在绿树成荫的上海福寿园,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是一座矗立在上海市民心中的文明之碑。

  奉献精神

  受封建观念影响,尸体解剖和遗体捐献推广工作面临不小阻力,恰恰是一个个先行者的示范作用,让“身后甘于奉献”的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浦东上钢街道有这样一个家庭,家中的“爷爷”顾祥生1987年实现了自己的遗愿,将遗体捐献给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随后,顾祥生的儿子顾惠忠、儿媳于玲宝在街道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后来,顾祥生的孙女顾凤燕在街道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

  目前,在虹口区曲阳街道,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的志愿者已超过居民总数的千分之一。

  诠释人生真谛

  上海一些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致遗体捐献者》中表达感悟:“遗体捐献者造就了现代医学的进步。”“从解剖台上的遗体到显微镜下的病理切片,到处可见捐献者的身影,他们用世界上最完美的肢体语言,在沉默中为后人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记者从上海市红十字会获悉,目前上海已经有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医学院校作为遗体捐献接受站,并拥有两个角膜库。

  在豁达洒脱中谢幕人生,在心地无私中彰显伟大,让遗体捐献的爱心之火越燃越旺。

  新华社记者 仇逸 叶锋

  (据新华社上海4月4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新闻 00003 遗体捐献者
在沉默中诠释人生真谛
2009-4-5 48256F32002924A64825758E0048C9A8[A0-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