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突出实践实效
强化分类指导
· 许江新作展在上海开展
· 毛笋也拍卖
· 电影《心桥》在杭举行首映式
· 参保居民办丧事政府有补贴
· 先定岗再培训
· 台州路桥时兴植树祭祖
· 沉睡三千年 今朝为“国宝”
· 杜杰同志逝世
· 余姚“虚拟养老院”吸引山区老农
· 三门小镇“民情博客”解民忧
·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沉睡三千年 今朝为“国宝”
瓯海70件西周出土文物中,有5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本报讯(通讯员 黄松光 施成哲) 近日,省文物鉴定中心专家来温州瓯海区,对仙岩镇穗丰村杨府山西周土墩墓70余件出土文物进行等级鉴定,其中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有5件、国家二级文物有10件、国家三级文物有55件。

  2003年9月8日,仙岩镇穗丰村村民丁锡育等人在村后山建设公园挖土时,挖到一个青铜器鼎,随后经市、区文物专家进一步挖掘,发现该墓地南北向呈长条形,出土的文物从南到北,分别放置的有2把箭和古代祭祀用的礼器、青铜簋、青铜鼎各1个,40余件叠在一起的青铜矛头及3个散落的戈、3把佩剑,然后最北处为打击乐器青铜铙。现场还发现了十几件玉饰品、青铜箭镞等。经省、市文物专家考古认定,该处为古墩墓遗址,处于距今3000余年的西周时期,出土的古代青铜制打击乐器铙属浙江省首次发现。出土的青铜铙高42厘米、簋口径22厘米、鼎口径26厘米同时出现在墓葬中非常罕见。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进一步开展浙江商周时期越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瓯海区文博馆先后于2004年、2006年委托上海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对部分出土文物(鼎、铙、簋、剑、戈等)进行修复和去锈保护,2007年底完成维修保护工作。这次经省文物鉴定中心专家鉴定的出土文物中,2件玉柄形服饰、1件镶绿松石青铜短剑、1件青铜铙、1件青铜盂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又称为钲和编钟,在商代晚期流行,周初沿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沉睡三千年 今朝为“国宝” 2009-4-4 63181DAE07F13CC54825758D0053ED98[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