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民间
3  4  
PDF 版
· 高墙内的“电视台”
· 温州商人外地救人网上火
· 大学毕业开出卖菜连锁店
· 收破烂老人捡2.8万元还失主
· 仅有两名学生的中学
老师们称将坚持到其毕业
· 环卫女工持扫帚勇拦“宝马”
· “编外”福尔摩斯
10年抓小偷350多
· 滩坑移民的新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4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省监狱系统首家电视台——启迪电视台开播3周年了,肩负特殊使命的启迪电视台,已成为监狱服刑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主阵地。近日,记者走进省第一监狱,揭秘——
高墙内的“电视台”
■本报记者 金毅 严广绘 通讯员 赵鹏初
  这是一家普通的电视台,设备简单,制作人员是准专业的,但这又是一家特殊的电视台,它的镜头对准的是监狱内的服刑人员,观众也主要是服刑人员。

  启迪电视台是我省监狱系统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闭路电视台。日前,它渡过了开播3周年的日子,开播3年来,凭借丰富的表现形式,平实的表现风格,以及较高的节目质量,肩负特殊使命的启迪电视台,已成为监狱服刑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主阵地。

  高墙里的“焦点访谈”:《监内聚焦》

  走近启迪电视台新闻编辑室,墙上挂着最新一张《电视导报》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管理启迪电视台的教育改造科民警张浩辉介绍,这张《电视导报》每周一期,就像墙外的电视周报。这里还有一套准专业的采编设备、两台电脑、两架摄像机以及几台电视机,这就是启迪电视台新闻编辑室的全部家当。

  张浩辉亲历了监狱电视台的历次变迁过程。启迪电视台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86年。张浩辉介绍,当时地处开化县山区的省一监为解决电视信号问题,组建了自己的有线电视局域网,并成立了“五一电视”频道,每日播放科教片、录像片等内容,以此来丰富服刑人员和管教民警的文化生活。后因“监企分开”,人事变动的原因,“五一电视”停止了播出。2005年,监狱领导提出,是否能利用监狱内部原有的闭路电视网络办个电视台。这年10月,电视台开始试播,3个月后正式揭牌,“最初的名字是叫‘监内电视台’,后来我们觉得这个名字叫不响亮,就换成了‘启迪电视台’。”

  如今,启迪电视台每周要播出42小时的节目,除了全方位报道监狱新闻、深度解析狱内焦点事件外,也会播放一些最新影视大片。当自己或身边人的熟悉形象出现在电视上时,许多服刑人员都感到非常新奇,而启迪电视台也被他们亲切地称为“自己的电视台”。

  每周二和周四的8点和18点以及周日的全天,是启迪电视台的固定播出时间,每到此时,各个监区都会组织服刑人员认真收看节目,因为这是“政治课”的一部分。启迪电视台的主要栏目,有类似监狱“新闻联播”的《启迪之声》,山寨版“马斌读报”的《监内读报》,高墙里的“焦点访谈”《监内聚焦》,结合监狱实际的“佳片有约”《影视赏析》,以及形似“百家讲坛”式风格的《民警论坛》、《专家讲座》,还有传递监狱重大活动信息的《大型直播》。

  服刑人员当上“执行主编”

  金向阳是监狱教育改造科副科长,他也是启迪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主持《监内读报》、《启迪之声》等栏目。因为主持这些节目小有名气,成了“著名”节目主持人。省一监与社会上搞联欢活动,有几次都是金向阳“出马”主持。

  当前,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率”高低,已成为检验监狱教育改造质量的“首要标准”。省一监副监狱长董长青表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座监狱的内部电视台,启迪电视台更大的使命在于如何进一步教育和启迪服刑人员,提升服刑人员改造质量。因此,除了让民警管理这一电视台外,省一监还让一些服刑人员参与电视节目制作。

  启迪电视台有三名服刑人员参与制作,他们是编导、文字编辑潘忠民,后期制作吴飞和音效编辑、配音何怀宏。三人都有大专以上文化学历,且各有所长。42岁的潘忠民在启迪电视台的作用相当于“执行主编”。34岁的吴飞因一次flash展示,被张浩辉看出了他视频剪辑的潜质,于是被调进电视台接替之前一位刑满释放者。与吴飞相近,声线饱满洪亮的何怀宏是在主持一次文艺表演中,被张浩辉发现才干的。36岁的何怀宏因抢劫罪入狱,他即将刑满释放。

  潘忠民、吴飞、何怀宏三个人住在同一个寝室,每天,他们都要到电视台报到,按照职责而忙碌,同时他们还要轮流做记者,在民警的带领下,到各监区采访新闻或专题节目。

  服刑人员除了参与制作节目外,还成为报道的对象。“有的服刑人员一辈子没上过电视,没想到在这里却上了电视。这也是服刑人员主观自我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董长青说。

  感人节目直击内心

  监狱电视台开播3年,在播出的6000多小时的节目中,有的节目内容感人,直击服刑人员的内心。电视台《启迪之声》曾播出一台名为“亲情·感恩·希望·奋进”的主题联欢晚会。当时,刚表演完小品准备下台的服刑人员江冬夫,被主持人叫住。这时,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从贵宾席上站了起来,快步走向前台,羞涩而坚定地叫了声“爸爸”。江冬夫顿时傻住了,眼前这个女孩究竟是谁呢?

  江冬夫是温岭人,年幼时家境十分贫寒,为此,他刻苦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1988年大学毕业后,江冬夫被分配到温岭市财政局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很快被提拔为综合计划科副科长,并主持工作。在事业有成的同时,江冬夫收获了一份爱情。他与梁某喜结连理,并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江冬夫结对资助了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的贫困女孩林芳。从林芳小学一年级起,江冬夫不但在经济上资助林芳,还经常写信给她,鼓励她刻苦学习。林芳也很懂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每个学期都会把成绩报告单寄给好心的江冬夫。

  然而,随着岗位的变动,权力的失控,花花绿绿的世界逐渐晃花了江冬夫的双眼。在他人的唆使、诱导下,他逐渐滑向了犯罪的深渊。江冬夫因犯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9年,并处罚金30万元。入狱后,江冬夫突然想起了林芳,今后该如何帮助她继续读书呢?在一次会见时,江冬夫吞吞吐吐地把话题转到了林芳身上,聪慧善良的妻子马上明白了江冬夫的意思,她默默地点了点头,坚定地接过了这根沉重的爱心接力棒。寒来暑往,到了2005年,江冬夫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信。原来,林芳通过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一次寒假里,林芳在父亲的陪同下,登门拜访素未谋面的恩人,这才知道了江冬夫的真实处境。今年春节期间,省一监二监区特别筹划了一场“亲情·感恩·希望·奋进”为主题的联欢晚会。而当晚会进行到一半时,受资助长达14年的林芳情不自禁地跑向江冬夫并喊出了多年的心声——爸爸。这一场面经监狱电视台的反复播出,给全监服刑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述服刑人员均为化名)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民间 00015 高墙内的“电视台” 2009-4-2 48256F32002924A64825757E002FBBAE[A1-金毅≈B1-臧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