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 抓转型 重民生 促稳定
温州
—— 转型升级 科学发展
认真总结温州改革开放30周年发展经验,充分发扬温州人精神,把当前困境作为温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机遇,以通过调整布局、工业提升、科技创新、整合重组、体制创新、节能减排等,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推进“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实施大都市推进战略,促进温州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优化;以紧紧咬住民生难题,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谋求城乡协调,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总结30年经验 延续30年成就
今天的温州,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充满着希望。但温州的改革开放,是在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少、人均耕地少、国家投入少、交通条件差的艰难落后情况下起步的。
改革开放30年,是温州艰辛与曲折、奋斗与拼搏的30年,是温州光荣与梦想、灿烂与辉煌的30年!这30年,温州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创造并发展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30年来,温州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均衡性和普惠性大大增强。1978年到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1%;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6.3%,贫困地区的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11.3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70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的水平达到了60.3%。建成了水电、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通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公共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和谐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30年来,温州打造了民营经济的特色和品牌,成为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区。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历经30年,民营经济已成为温州最大的特色和品牌,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成为推进温州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主力军。目前,温州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的99.5%、工业产值占95.5%、上交税收占80%、外贸出口占95%、从业人员占93%。温州民营经济的发祥、发展、壮大和提升,对促进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
短短30年,温州迅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一跃成为中国发展又好又快、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十大品牌之都”,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为了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
温州改革开放30年走过的路,是一条穷则思变的路,一条改革创新的路,一条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全民创业的路,一条以商促工、以工强商的路,一条“走出去、引进来”的路。总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温州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温州的具体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在温州的生动体现。
这条改革开放30年的路子,靠的是温州人精神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拼搏出来的。在回顾改革开放30年温州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更是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认真总结温州改革开放30年宝贵经验,不断努力构建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是过去30年温州赢得发展的成功之要,也是今后温州继续走在前面的制胜之策。转型升级,正是温州经济发展当前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和现实任务。把弘扬温州人精神作为强劲动力,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最具创业吸引力、最具创新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化“危”为“机”
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新跨越
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没有改变温州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抓住当前机遇,温州完全有信心、有基础、有能力、有办法战胜当前的困难,经受住考验,率先走出困境。这份信心就是源于改革开放30年浓厚的积淀。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温州市委、市政府“眼明”“手快”,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调整布局、工业提升、科技创新、整合重组、体制创新、节能减排等,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同时紧紧抓住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特点,及时推出拓市场保增长16项举措,在危机中抢抓机遇、抢占市场、抢夺先机,努力率先走出困境,着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新跨越。
充分发挥温州人市场营销网络、在外温州商会、在外温籍企业家和温州产品价廉物美、品种繁多的优势,去年11月份,专门召开“拓市场、保增长”千人大会,制定出台“拓市场、保增长”若干扶持政策,扎实推进政企联动、银企联动、企业和职工联动、海内外温州人联动,鼓励支持大企业带领小企业开拓市场、商业行业协会和中小企业“抱团”开拓市场、海内外温州人联手开拓市场、政府部门助推企业开拓市场。
现在温州民营企业家谈得最多、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转型升级,包括企业整合重组、自主创新、提升工艺水平、“退二进三”、提高职工素质等,全力抓调整、促提升。像温州的合成革产业,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众多小而散的企业现在组建成4个大集团,这不仅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也提升了产业整体水平。像制鞋企业由2002年的5000多家整合到目前的2600多家,但全行业的产值稳步上升,鞋类产品的内销和出口同比均增长10%以上。
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围绕“促新、提优、汰劣”三条主线,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推进企业整合重组两大重点,制定实施汽摩配、泵阀、电气、船舶、风电装备等10个行业的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目前,温州市低压电器、汽配、泵阀、制鞋、船舶制造等传统特色产业加快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增势很好。像低压电器行业逐步向生产低中高压成套装备转变,并向风能、太阳能等产业发展;汽配行业由生产汽车低档零件向高档零部件和专用车、房车等整车产品发展;泵阀行业开始进入高压高温的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行业。
越是企业遇到困难,越需要政府加强服务,携手共渡难关。针对去年一季度中小企业出现的经营困难情况,从去年4月份开始,温州市就着手调整思路,6月份开始,在全市组织开展“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活动,以641家超亿元企业和30个经济强镇为重点,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发动各级干部深入6000多家企业,为企业发展加油鼓劲、排忧解难,现场帮助企业解决了一大批用地、融资、电力供应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并梳理解决了200多个重大问题。
积极推动银企、银项对接,搞好小额贷款公司组建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做好资金保障、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89亿元,已有8家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在两个县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今年,还将深入开展“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活动,特别是计划筛选100家重点外贸企业,实行领导挂钩,实实在在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政府组织引导、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用1~2年时间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建立“温州名品广场”,扩大销售温州产品。目前已在天津、江苏镇江等地开张。像法派集团牵头联合10家核心企业共同投资组建温州(优衣派)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吸纳50多家鞋服皮具眼镜等服饰用品生产企业为协作单位,计划在全国各大城市建设“优衣派时尚馆”,拓展温州产品市场。
无形之手的调控运转,使危机化为机遇,捷报频频传来:从今年1~2月的主要经济指标看,温州经济正出现一些回暖复苏的迹象;最近,温州市经贸委提供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温州企业,今年上半年订单与去年同期持平和增长10%以上的占到七成。这表明,温州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已经率先“突围”;近日,温州市服装商会、鞋革协会、眼镜商会、烟具协会、剃须刀协会在北京与大商集团、广百集团、合肥百大集团、南京中央商场、北京当代商城等全国百货业企业代表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名店、名品,携手共赢”战略。
实施大都市区推进战略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地少、电缺、人才引进困难等,每一个城市发展中遇到的成长中的烦恼、经济转型时的瓶颈,温州首先遇到,而且更加突出。资源约束增强,环境压力加大,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温州在探讨破解难题的良方。
加快推进“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促进温州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优化。加快推进温州大都市建设,以更宽的视野找准温州城市的发展定位,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把温州建设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浙南闽东北区域中心城市。
抓住主引擎。把面积1645平方公里的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作为温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平台、主引擎,以此带动温州产业布局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是把它建设成为温州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传统产业提升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统筹发展的先行区。目前产业带区域内占地40平方公里的“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已开始供地引企,瓯江口起步区和大小门岛、乐清湾、苍南临港产业基地等重点区块建设和海涂围垦、滨海大道以及浙能洞头风电厂、温州煤基多联产IGCC电力项目、洞头陆域引供水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全力实施温州大都市区推进战略,完善温州大都市区建设体系。按照温州城市发展定位,抓住“拓展腹地、优化布局、提升功能、彰显特色、协调发展”等关键环节,拉开大都市区建设框架,优化大都市空间发展结构,完善城镇等级结构。抓住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利用温州作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中间重要港口城市的有利区位,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以占地面积11.6平方公里、总投资达2000多亿元的滨江商务区开发建设为抓手,着力把它建设成为公司总部、金融机构、购物中心的集聚区。
以建设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加快由“一港七区”组成的新温州港建设,努力构筑面向西部内陆地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通过西进南拓,抢占赣东、闽东北乃至更大范围的有形腹地。
加快核心港区建设,争取深水港一期工程明年对外开港,开通近洋航线、发展远洋航线。加快永强机场改扩建,建成铁路新客站,加快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建设和金温铁路改造,开展对接九景衢铁路前期工作,建成诸永高速,加速启动龙丽温高速建设。深化城市捷运系统前期工作,推进绕城高速建设,加快国道、省道改线拓宽,提升乡村公路等级,构建大都市区道路整体框架。按照中部重改善、东部打卡口、西部强网络的要求,重点抓好瓯海大道西段、站东路、站西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加快形成龙湾中心区、永中旧城片“东部交通环”和瓯海中心区“西部交通环”,加强交通组织管理,加快构筑城市半小时交通圈。
大力推进瓯江口新区、龙湾中心区、瓯海中心区和温州生态园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推进温州城市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迈进。制定落实中心城市和经济强镇产业“退二进三”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与温州中心城区、各县(市)城关镇和经济强镇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重视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网络经济等城市新型经济,努力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咬住民生难题
以科学发展促社会和谐
紧紧咬住民生难题,启动实施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加大城市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温州的科学发展不能回避环境治理,要把‘母亲河’温瑞塘河的治理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金石’。一系列强有力的创新实践,让这个口号变得具体、实在。”
2008年2月21日,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新春第一次大会即是召开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千人动员大会,全面打响新一轮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战役,把整治温瑞塘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突出的民生工程来实施。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依法治河、科学治河、全民治河”的原则要求,以截污纳管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建管并重,综合治理,实现一年止污治乱、两年截污纳管、三年除黑消臭、四年修复巩固的阶段目标。
在新一轮塘河整治中,温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属地为主,条上配合,条块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温瑞塘河整治机构和主体责任体系,市本级建立了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作委员会,明确了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生态园和瑞安市组成的温瑞塘河综合整治“5+1”责任主体体系,为整治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温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还先后制订出台实行温瑞塘河“河前三包”和专项整治挂钩联系责任制、开展“市容环境大整治”、开展塘河垃圾清理和清障拆违大行动相关文件14个,为整治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市政府督查室、市文明办和市温瑞塘河整治办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督查活动,督促各地各部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温瑞塘河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去年12月底,各项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温瑞塘河治理成为温州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成为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去年实施温瑞塘河四年整治计划的基础上,今年还开始开展为期三年的市区市容环境、违法建筑和交通秩序“三大整治”,紧紧抓住环境卫生、户外广告、流动摊贩、违法建筑、道路设施、交通秩序等六个方面重点,打一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市民们纷纷通过“捎句话儿给市长”、“有话想对市长说”等栏目,反映城市环境卫生、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成效,还纷纷拿起手机抓拍城市不文明现象加以监督,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行动、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不断深化“五个一”民生工程建设,实施“科学发展民生提速”“科学发展共奔小康”专项行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科学发展固本强基”专项行动,实施农村“千百工程”和欠发达地区“共同跨越六大行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去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6%,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01所,市级安排农业专项资金2.5亿元,增长26.5%。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家、服务站6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9家,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20万亩。
改革开放30年的温州是成功的,令人自豪和骄傲。如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温州人民没有退缩畏惧,大力弘扬温州人精神,拿出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在各种倒逼形势下抢抓机遇,在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的情况下克难攻坚,推进转型升级,再创温州经济新辉煌。
以民为本,谋求城乡和谐;以人为本,谋划人与自然的和谐。温州,正奋力走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
浙江日报温州报道检索
1949年6月1日第一版
野战军与浙南游击纵队胜利会师温州城
1980年5月7日第一版
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温州市为省辖市
1988年8月28日一版头条
股份制企业在崛起——来自温州改革试验区的报告
1992年3月22日一版头条
国务院批准我省设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7月14日一版头条
温州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城市
1997年4月12日一版头条
温州实施名牌战略产品风行市场
1998年6月8日一版头条
最后大决战——写在金温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前夕(上)
2001年9月22日一版头条
温州深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2003年10月12日一版头条
温州举行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
2003年12月22日一版头条
挖掘200万在外创业温州人的巨大潜力
温州经济迈向新一轮发展
2004年10月24日一版头条
温州全力支持民企进入五大领域
2005年3月16日一版头条
温州36亿元“埋”入下水道
2007年8月24日一版头条
浩然正气涌瓯江——走近见义勇为的安徽民工卢丙会
2008年9月23日一版头条
脱胎换骨正当时——温州经济战略转型调查(上)
2008年9月24日一版头条
从“瓯江时代”迈向“东海时代”——温州经济战略转型调查(下)
2009年2月20日一版头条
温州骨干民企率先“突围”
2009年3月9日一版头条
为高效抱团拓市,温州要在两年内——
在全国广建“温州名品中心”
记录历史 祝福浙江 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