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体育新闻·媒体点击
3  
PDF 版
· 中国新女排85后挑大梁
· 中国女排集训大名单
· 谁在挑战美元?
· 全国游泳冠军赛将在绍兴开战
· 杭州游泳健身中心游泳馆全新亮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谁在挑战美元?
不是某种货币或某些国家,而是这样一种现实: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损害却由其他国家分担。美元是否适合继续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举行前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如果把全球金融危机比作一场大病,那么,这场大病除了暴露金融体系缺陷,也凸显货币体系风险。

  美元2008年上半年一路贬值,不时引发美元时代是否结束的疑问;下半年在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反弹,对它的挑战似偃旗息鼓。

  然而,作为货币发行当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期为刺激国内经济而增购巨额长期国债,触发美元贬值和外国投资者所持美元资产“含金量”稀释的风险。

  危机之下,世界经济、金融和货币体系接受全面审视之际,美元作为国家主权信用货币是否适合继续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举行前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美国货币 世界问题

  截至去年12月26日,欧元对美元比价大约为1比1.4。去年上半年,美元对欧元一路下跌。至去年7月1日,6个月跌去7%。如果追溯至2002年12月美元与欧元基本持平,美元对欧元比价降低超过50%。

  对美元连续贬值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朱迪·谢尔顿去年6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这就好像美国向进口自欧洲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税率提高50%,又好像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放出通货膨胀猛兽,然后强迫欧洲国家承担通胀痛苦,接受市场利率上升和货币升值隐性关税的苦果。”

  美元贬值冲击全球,原油和粮食等以美元结算的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一度飙升。

  这一态势2008年7月开始剧变。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曝出危机,华尔街“大地震”接踵而至,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陆续抛出数千亿美元救市。

  先前亚洲、俄罗斯和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时,外国投资者撤离,当地货币无一例外大幅贬值。这次金融危机始于华尔街,蔓延全球,情形却不同。去年7月开始,金融危机全面恶化,美元止跌反升。

  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去年9月申请破产保护,美元对欧元和加拿大元等货币比价升至一年多来最高水平。即使去年9月底美国金融救援计划在国会一度受挫以及去年10月初惨淡的就业情况报告公布,美元汇率仍持续上扬。

  一些分析师解释,并非有人愿意持有美元,而是不愿意持有其他货币。CMC市场公司首席货币分析师阿什拉夫·拉伊迪说:“这如同全世界满是病人,但美国第一个住院接受治疗、且住进重症监护室,投资者押宝美国可以第一个康复。”

  这让人想起1971年美元暴跌时,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的一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你们的问题。”

  升也欧元 跌也欧元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去年12月10日在议会下院为经济刺激计划辩护:“我们不仅拯救了世界……”话音未落,即遭在座议员嘲笑。笑声几分钟后平息,布朗更正道,英国政府拯救的是银行业。

  在野的英国保守党攻击布朗口误是“弗洛伊德式错误”,暗示他潜意识中期望英国等欧洲国家“分流”美元霸权地位。

  随着欧元去年上半年持续走强,“去美元化”呼声渐强。以“美国搞砸了一切”为注脚,欧洲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游说努力。

  德国政府公开呼吁建立世界金融新秩序。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和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去年10月访问东亚和中东,强调巴西、印度、中国以及土耳其和中东国家加入是建立新秩序的前提。德国外交政策网站10月30日题为《从美元到欧元》的文章说,柏林有意争取盟友,提高自身国际地位,限制美元霸权。

  不过,欧洲国家金融形势骤然恶化和救市思路不统一削弱了欧元的竞争力。

  金融危机全面登陆欧洲、英国等不少欧洲国家的银行“触礁”之时,欧盟内部争执还在持续。安全感缺失,推动欧元对美元比价去年7月以后数月内持续下跌。

  森林体系 丛林法则

  货币市场走势去年年底看似尘埃落定,但在去年11月看似还有腾挪空间。当月15日,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举行前,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建立“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呼声达到高潮。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在峰会召开前两天明言有意挑战美元霸权地位,称美元“无法再继续占据唯一世界货币地位”。

  但是,峰会落幕时的联合宣言只泛泛提出各国监管机构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对美元地位或“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只字未提。

  结局令人失望,或许是因为虽以危机为契机,欧洲挑战美元的条件还不成熟。决定经济政策的是主权国家,欧元背后既无统一政策、又无权力集中的央行作为后盾,使它无法成为让投资者感觉可靠的储备货币。

  或许,欧洲现阶段并无真正挑战美元主导地位的意愿,只希望加深自身对美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影响程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美国以经济实力交换政治和军事主导地位。美国处于全球经济支配地位的现实没有改变,欧洲拿什么充作谈判筹码?

  源于现实 超越现实

  如果欧元不行,其他现有货币呢?答案不言而喻。

  但是,如果继续沿用美元,其他国家须承受一种可能性,即美国货币当局把国内经济需要置于国际债权人利益之上。

  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损害却由其他国家分担。

  美元发行操控权在美国,控制国内流动性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却可能无法满足全球经济增长需求;而过度释放流动性会诱发通胀,恶果则可能由其他国家共担。

  源于这种现实,是一种主张,虽由来已久,却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再次提议思考: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形成“超主权储备货币”。

  超越这种现实,是一项建议:鉴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69年所设“特别提款权”(SDR)带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可以考虑扩大它的发行、拓宽它的使用范围、强化它的作用。

  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官员表示认同、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机构的官员表示愿意商讨之时,英国《金融时报》3月25日发表社论,评价道:“这是不错的建议……这种外向型思维应该受到欢迎。”

  英国媒体3月29日泄露的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一份公告草案以“全球性危机需要全球性解决办法”开篇。以这一认知为依据,蕴涵风险的全球货币体系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不应由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说了算。

  谁在挑战美元?恐怕未必是某种货币或某些国家,而是世界现实。

  现有全球货币体系并非短期内形成,更非短期内所能改变。二十国集团峰会会期有限、议程有限,未必是讨论货币体系的场所,却是触发讨论的时机。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体育新闻·媒体点击 00012 谁在挑战美元? 2009-4-1 浙江日报000122009-04-0100021;浙江日报000122009-04-01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