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靠天吃饭的农业,无疑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行业之一。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我省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将空前增多。
事实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种种挑战已初露端倪。今天,在日益增强的“暖冬”背景下,农作物对低温冰冻天气更为敏感。研究人员说,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一旦遭遇气温、降雨的大幅变化,就很容易得青枯病而大量倒伏,损失严重。“暖冬”背景下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已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因为“暖冬”,田野上的病虫害也将增多。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温度升高,有利于害虫安全越冬,使来年春夏的虫病源基数增大,并造成害虫向原先气候环境不适宜的地区扩展蔓延,导致危害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加重。
“害虫多了,它们的天敌却有可能因为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减少了,这就会使害虫更加猖獗。”研究人员说,如何解决“暖冬”条件下的害虫杀灭问题,已成为农业领域的前沿课题。
不过,气候变暖对农业并非有百害而无一益。依据过去30年农作物气候区划日界线的北移可以判断,原来仅能在南方温暖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可能会出现在北方的田野里。
课题组发现,与前30年相比,我省农作物气候区划日界线北移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30%,其中东部地区从台州椒江北移到了钱塘江口,北移近2个纬度,西部地区从杭州临安与淳安交界移到临安与湖州安吉交界,恰好越过整个临安市。
“日界线北移,使甘蔗生长在嘉兴的田野里成为可能。”研究人员说,原来浙北小范围能种的甘蔗要么不够甜,要么水分不够,但因为日界线的北移,将使浙北的甘蔗吃起来汁多水甜。
晚稻、柑橘等农作物显然也很欢迎气候变暖,因为这对它们的生长有利。当前气候环境下,我省秋季低温会导致晚稻在抽穗、开花期间空壳率高。将来秋季气温升高后,对降低晚稻空壳率非常有帮助。对容易受低温影响而减产的柑橘来说,只要不出现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气候变暖也是利好。
放眼浙江气候版图,未来随着浙西气候向着暖湿变化,那里将形成更有利的农业气候环境;全省冬春季节气温变暖后,农作物的冻害发生率将降低,将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气候变暖还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的播种期,农业种植方面应对气候变暖的探索必须及早展开。”研究人员说,就拿早稻的播种期来说,它的播种期今后恐怕得前移几天。
我省早稻播种期往往安排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但气温升高后就有必要前移。省气候中心今年已经着手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相关科研,一起计算早稻播种期到底需要提前几天,因为“即使是短短的几天,对作物的成长也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肯定的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研究人员说,气候变化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作物减产,品质下降。不过,如果人们的应对之策琢磨得早,对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作物种植结构早做调整,及早趋利避害,那么我省农业将在气候变化中抓住许多有利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