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政治与社会新闻·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杭州一群老人倡议避让高峰乘车
· 上班高峰,记者“挤”公交
· 3月28日,为地球熄灯一小时
· 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昨开馆
· 创意面料吸引眼球
· 全国向汶川地震灾区
捐赠款物760亿元
· 我国5550万人上网玩游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班高峰,记者“挤”公交
  “现在是高峰期,请大家尽量往里面让一让。”

  今天7时50分许,杭州市体育馆前的公交停靠站,记者在人群中整整等到第3班8路车到,才勉强挤上去。

  8路公交车司机沈佳奇的喉咙,已喊得快要嘶哑了,乘客们也几乎个个都是背靠背、肩挨肩了,车外仍有10多个人在往车上挤,焦急之情写在脸上。

  好不容易才关上车门,沈师傅一边小心翼翼地将车缓慢驶出停靠站,一边有些无奈地说:“几乎每天早上都是这样。8路车纵贯杭城南北,直达吴山广场,上班的、早锻炼回家和出门游玩的,全都交织在一起。车次很多,但还是辆辆爆满。”

  沈师傅告诉记者:“经常有上班族催着开快些,可车这么挤,老人这么多,速度一快或一个急刹车,容易出事情。”

  和记者一起等了两班车才挤上的任老伯,今年70岁,就住在市体育馆后面。一路上,任老伯不停地叹气:“我是急着赶去鼓楼参加与老同事约好的集体活动,没办法。平时我也很少在高峰期出来,早知这样,不如叫他们把时间往后拖了。”

  到了市一医院,乘客才开始减少,已显疲惫的任老伯终于有了座位。记者下了车,来到对面挤上另一辆8路车返回。这辆车上同样拥挤,老人则更多。“挤是太挤了点,可我早锻炼完了,总不能为了不挤车而饿肚子吧。”对这种挤,家住艮山门的吴大妈显得很无奈。她每天早上乘坐第一班8路车到吴山广场早锻炼,8时多回家吃饭。

  横贯杭城东西的28路车,早高峰与8路车一样挤。早上,前往武林门附近的单位上班的许宏友,从起点的火车东站上车后就一直站着:“这路车老人多,坐着很不自在。以前听说有老人在挤公交车时晕倒了,甚至发病。看着他们与我们这些上班的年轻人挤在一起,真让人担心。”

  过了武林门站后,车内才稍空了些,记者环顾车内发现,乘客中的老年人起码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通讯员 闫拥洲

  本报记者 朱海兵

  (本报杭州3月25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经济新闻 00011 上班高峰,记者“挤”公交 2009-3-26 48256F32002924A648257584000715F7[A1-朱海兵≈A5-闫拥洲≈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