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返乡创业的“沙铺样本”:
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食用菌
· 跟返乡农民
学习“接近市场”
· 沙铺的返乡农民发现了什么? 让废弃的东西成为低成本的原料
· 沙铺的返乡农民卖什么? 卖渠道网络和产业延伸的盈利点
· 沙铺的返乡农民做什么?
开发生产环节里
最有价值的部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沙铺的返乡农民做什么?
开发生产环节里
最有价值的部分

刚刚生产出来,客户就来提货。与食用菌成品相比,菌种的生产技术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平均两块多一公斤的销售价,利润超过了40%。在这个经济的寒冬时节里,沙铺农民掌控了一个不多见的“卖方市场”。
  沙铺乡的项宗盛在外地的名气很大。

  17岁那年,凭着会种香菇黑木耳的本事,他就像父辈们那样,走出丽水的大山,到外头去讨生活。

  过去20年里,项宗盛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江西、河南、安徽、湖北……他到过中国很多个省份。近两年,他还跟老乡一起,在贵州省丹寨县建立了生产代料香菇的“示范基地”,规模有20万袋左右。

  今年,37岁的项宗盛回来了,在云和县城开办了一个自己的菌种培育中心。“返乡创业”是项宗盛自己的选择,他想把产业链上最有技术的环节吃透,让种植食用菌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而家乡集中的劳力、原料、技术等资源的优势,也已经显现了出来。

  据沙铺乡政府的统计,乡里常年外出的劳动力有600多人,超过总人口的20%。而去年以来,返乡创业的技术农民有150多人。

  项宗盛是算过一笔账的。有着多年种植传统的云和县,掌握食用菌制种技术的人才很多,他有能力搭建一个平台,把这些农民们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的生产。乡里多年来培育的“新科”菌种品牌,已经在全国市场上打响了知名度,而凭借长年在外打拼的经历,项宗盛手上也有了充足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最近产出的一批黑木耳菌种,项宗盛将它们销往了河南。中间几乎没有费什么周折,刚刚生产出来,客户就来提货。与食用菌成品相比,菌种的生产技术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平均两块多一公斤的销售价,利润超过了40%。在这个经济的寒冬时节里,沙铺农民掌控了一个不多见的“卖方市场”。

  沙铺乡乡长李晓鹏说,现在乡里的农民已经在云和、景宁、龙泉的城郊建立了多个菌种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生产规模达到了500多万袋,产值超过了800万元。

  这是一笔算得出来的收益。眼下,项宗盛又在云和县郊的黄水碓村租了一块地,准备大干一番,因为他确信,这个时候回乡创业的前景格外诱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沙铺的返乡农民做什么?
开发生产环节里
最有价值的部分
2009-3-24 浙江日报000102009-03-24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