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 慈溪农民重新爱上农家肥
· 瑞安花海
· 杭州旅游券首发台胞
· 网上红娘巧牵果蔬“姻缘”
· “上海强生”婴幼儿化妆品配方
未见添加甲醛和二噁烷原料
· “星月童话”
· 考古学家揭示
浙江水稻驯化进程
· 新昌大学生“村官”种起“责任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
考古学家揭示
浙江水稻驯化进程

  据新华社华盛顿3月20日电(记者 任海军)中英考古学家20日公布的最新成果显示,在中国长江下游的浙江地区,水稻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逐步转变为人工作物的,其人工种植在6900年至6600年前达到一个高峰。

  这项研究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多里安·富勒、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秦岭、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赵志军等人合作完成。相关成果刊登在2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位于浙江余姚的田螺山新石器遗址调查了稻穗颖花出现的密集程度。他们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稻米残体在挖掘出的所有植物残体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最初的8%增至约24%。这表明,稻米在该遗址先民的食物中变得日益重要。

  研究人员将稻米残体分成3类:野生型、过渡型和人工栽培型。他们经分析确认,在6900年至6600年前的时间跨度内,人工栽培型稻米的出现比例由大约27%增至39%,野生型稻米和过渡型稻米出现的比例则在下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考古学家揭示
浙江水稻驯化进程
2009-3-22 48256F32002924A64825758000516C78[A0-新华社记者≈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