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杭州6000万元社会消费券昨起认购
· 重点提供生活就学就医就业帮扶
· 1500万专项资金助残疾人就业创业
· “正泰太阳能”获
私募股权投资5000万美元
· 胸怀像大海般宽广
· 瞄准农民创业需求“下单”
· 浙江移动投资百亿推动3G建设
· 科学家不求名利但求好名声
· 绍兴市原副市长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顶尖专家把脉我省纺织业
· 省法院网上曝光“老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大求是导师学校聚焦学术道德
科学家不求名利但求好名声
  本报杭州3月20日讯 (记者 张冬素 通讯员 周炜) “科学研究行为规范是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利益的需要。让我们身体力行,既做一个有良好声誉的科学家,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职业道德素质。科学家不追求名利,但求好名声。”今天上午,中国科技大学李曙光院士在浙江大学求是导师学校专家报告会上发出呼吁。

  求是导师学校是浙大专门为研究生导师提供培训交流、观摩和互动的平台,于2007年底成立。针对浙大前段时间发生的贺海波学术造假事件,求是导师学校把本次培训主题定为学术道德建设。中国科学院杨乐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李曙光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王乃彦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纪监审计局彭连明局长4位专家分别作专题报告。往日站惯讲台的三四百位浙大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们当起了“学生”,全校其他老师则通过网络实时视频收看了专家报告会。据了解,浙大目前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00余人。

  在“贺海波事件”中,导师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浙大校长杨卫说,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在科研管理体制上实现从数量驱动向质量驱动的转变,建立起预防、防范、惩治等3个方面的学风监控体系,而广大导师应从“贺海波事件”中吸取论文适当署名、落实导师责任、做好原始记录、规范电子投稿、切忌文字抄袭、杜绝一稿多投、详尽规范引注、保障同行监督等8条教训,履行好导师的职责。

  杨乐院士谈到目前学术不端的现象时提出,要在加强思想引导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导师和培养单位要重视营造健康的科研环境,在评价体制上引入并重视同行评议,珍视对年轻人的培育。李曙光院士在题为《科学家的名声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谈科学研究职业道德》的报告中提出,要解决学风浮躁和学术不端问题,应该宣传科学精神,严格科学研究的道德要求,严格遵守科学行为规范;尊重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观念教育;改进评价体系,质量第一,力戒简单化方法;加强法制,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本次报告会由浙大和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权益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举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科学家不求名利但求好名声 2009-3-21 48256F32002924A64825757F003420CF[A1-张冬素≈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