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刊登本报记者关于温岭市民营经济应对危机,转型升级情况的报道。与绍兴县纺织业大致相同,这里的企业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止跌、企稳、见好,特别是许多企业被危机的冲击力“逼”得实实在在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但温岭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在这场危机的“倒逼”下,人们进一步认清民营经济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开始向“病根”开刀——着眼解决民营企业的组织制度问题,认真谋划创新体制机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转型升级”。
希望发生在温岭的这些积极变化,能够对各地有启发。
——温岭市民营企业调查
本报记者 应建勇 洪 卫 温岭市报道组 张 敏 吴敏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温岭3万多家民营企业活得如何?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记者在温岭两周的调研采访中发现,春的气息在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上升腾:牛年元宵后,温岭企业大都正常开工;全市一半以上企业订单量与去年持平或上升;2月份,大溪等工业乡镇用电量创下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一股新的活力,正在温岭民营企业中悄然萌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这场暴风雨中,温岭民营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
经历危机是痛苦的,但阵痛伴随的是新生。
“对手”变成了“好兄弟”
从“小而全”到打造优势产业链
春节刚过,停产几个月的温岭泽国、大溪等乡镇的15家中小型鞋厂重新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为他们带来订单的,是当地的大鞋厂——浙江好兄弟鞋业有限公司。
“危机里面有机遇,不过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站在“好兄弟”鞋业的车间内,公司董事长李传法告诉记者,去年,在广东发展多年的许多大型台资鞋企撤退,“好兄弟”抓住机会与沃尔玛接触,他们接到的沃尔玛运动鞋的订单,从去年的100万双增加到了今年的500万双,公司全年生产总量也将首次突破1000万双。
然而,这时李传法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尽管拥有年产350万双运动鞋的能力,订单又大幅增加,但“好兄弟”不再增加设备,而是将订单转包给了其他鞋厂,同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引进了40多名研发人员。
推动“好兄弟”出此举措的,是去年以来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
“我们做一双运动鞋有32道工序,需要40多个部件,以往鞋带、鞋帮、鞋垫等所有部件都自己做。去年,原材料价格疯涨,外部需求下降,我们发现什么都做,一来管理和生产很麻烦,二则成本太高,一度还出现了亏损。”李传法说,以往总喜欢“从头到脚自己做,觉得很有成就感”,“现在,温岭有180多家企业帮我们做配件,15家企业帮我们贴牌生产,我们和这些企业真正成了‘好兄弟’,大家都有利润,办厂也轻松了很多。”
在这种情形下,“好兄弟”转而专心做好两件事:一是开拓市场,二是开发新品。
眼下,“好兄弟”正与欧洲大型超市“乐购”、“欧尚”等接触,把市场从美国拓展到欧洲。考虑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可能加大,他们正进一步抓紧研发新产品,撬动新兴市场。
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合作并非个案。浙江飞跃机电有限公司与100多家中小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协作企业碰到技术难题,“飞跃”的工程师就会免费上门服务,直到帮助对方解决。汽摩配龙头企业正田控股集团,甚至愿意出钱帮助配套小企业购置先进设备,加快装备改造。
台州市经委一位主任对此新动向赞赏地说,一个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即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有经济学家将其称为‘6+1’,事实上,现代市场的竞争,已经是一场产业链的竞争,这就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尽快告别以往‘小而全’的发展模式。”
为鼓励更多企业像“好兄弟”这样,形成同一产业链内大小企业间的协作模式,温岭市推出了“1+1+3”战略,即由一家发展势头良好的重点企业帮扶1家成长型企业,再加3家中小企业,将配套业务交给中小企业。这样,大企业往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两端走,中小企业往提高技术装备能力的方向走,双方互有分工、合作成长。
国内外经济发展史证明,每逢危机,往往会产生一批龙头企业,他们在整合资源、实现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形成和壮大。温岭的民营企业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
在危机中加快创新步伐
这些天,浙江鑫磊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仁志忙得不可开交:3月下旬,他们的新产品——5000台摆动活塞旋转式空压机,将发往法国最大的建材连锁卖场。
这是时隔一年后,“鑫磊”的空压机再次打入欧洲市场。
“全年的订单都排满了,我们现在一面要忙新产品的中试,同时要抓紧招收工人。”好不容易抽空接受记者采访的钟仁志说,“去年,我们的员工从2000多人减到700多人,接下来我们要把去年裁掉的岗位补足。”
“鑫磊”是中国最大的小型空压机生产企业,年产150万台空压机,全部出口欧美,其中70%出口欧洲。2008年之前,欧洲市场上一半空压机是“鑫磊”制造的。由于同行竞相压价,2008年3月,欧盟对中国小型空压机作出反倾销裁决,中国企业以一票之差惜败,“鑫磊”被加征77.6%的高额进口关税。
接踵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让“鑫磊”举步维艰。生产空压机所需的铜、铁、铝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欧美市场外需急剧下降,“我们的出口迅速下滑,欧洲市场几乎整片失去。”钟仁志回忆说,“国内市场的价格战更为惨烈,当时我们就像走到了悬崖边,随时可能粉身碎骨。”
危急关头,“鑫磊”聘请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斥巨资研发的新产品——摆动活塞旋转式空压机正式上市,挽救了企业。与传统型活塞式空压机相比,新产品不仅结构上完全创新,而且噪音低、精度高,机械效率提高近一倍,使用寿命从以往的500小时增加到1万小时以上。
独一无二的新产品再次撬开了欧洲市场,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目前,我们新产品的售价比老产品提高了30%。而且,以前是给人家贴牌,现在都用自己的品牌了,利润从3%提高到30%以上。”钟仁志说。(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鑫磊”此举,不仅在于超越了欧洲竞争对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当地数以百计模仿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中成功“突围”。温岭市市长叶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自身实力有限,民企大多从模仿人家起步,如果就此止步,大家都没有创新能力,没有自主品牌,只会陷入同质化竞争,永远都长不大。”
危机逼迫着温岭的民营企业去“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正田控股集团2008年销售额比上年翻了一番,从开年以来接到的订单看,今年又能翻一番。“我们目前为一汽、上汽、江淮等10多家国内整车企业提供配套。最近几年,整车价格下跌,由于我们在品质相同的情况下搞技改,新产品价格比同类产品低10%,订单反而更多了。”董事长林大宇很为自己去年的决策庆幸,他把所有家当全部抵押,投入8000万元搞技改,最终产品品质跃升,成本下降,“其他企业就无法和我们竞争了”。
董事会出现了外来面孔
从“家族企业”迈向现代企业制度
3月5日,在温岭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陈刚递交了一份精心准备的提案——《关于建立国有控股担保公司解决企业互保链危机的紧急建议》。
陈刚是温岭市十强工业企业中马集团的董事。他的提案,源于中马集团去年遭遇的“担保风暴”。
原来,2008年夏,温岭十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建材企业——隆标集团因给台州两家濒临困境的企业提供巨额担保而引发财务危机;随后,银行又向隆标集团抽资5000多万,“隆标”濒临破产。
“埋伏”在“隆标”身后的,是一条错综复杂的“担保链”——而中马集团,正是为其提供连带保证的主要企业。在“中马”的背后,又存在着大量担保企业。这时,“多米诺骨牌”随时可能倒塌。
“那时候,银行一下子全都扑了过来。”想起几个月前的时光,陈刚的神色凝重了不少,“不过当时‘中马’主业发展势头很好。”
“那段时间,向我们放贷的17家银行,我一家一家跑过去,把企业的经营情况毫无保留地告诉人家,承诺不会给银行带来损失,最终17家银行没有一家向我们抽资,这为我们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时至今日,围绕“隆标”发生的互保风波在温岭引发的震动余波未竭。
“从表面看,这是企业发展和融资渠道匮乏之间的矛盾。”温岭市委书记陈伟义剖析说,但就深层次而言,这是民企与生俱来的性格使然。“民营企业大多以血缘、情感为纽带,这样‘感情用事’好处颇多,但经营缺乏制度化和科学性,当企业上规模后,风险很大。‘隆标’就是因为决策不合理和过度多元化引发了资金链崩溃,而它的危机又产生了连锁反应,危害了相关的一大批企业。可见,制度缺陷才是互保风波的根源,现在,这一缺陷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
摆在眼前的教训,逼着企业去转身。去年年底,中马集团成立董事局,5位董事中,包括了从外部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建立起了集体决策机制。“我们原来就有这个打算,危机一来,促使我们加快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陈刚说。
“变化很明显”,从天津某大型国企引进的中马集团董事、集团副总裁盛仕杰告诉记者,董事局成立后,一方面,集团董事长不再兼任子公司的董事长,充分授权、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公司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决策制度,“举一个最普通的例子,像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现在就必须集体决策,再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了。”
危机的“逼迫力”就是这么强劲,从小打小闹、家族经营起家的温岭民营企业家,正在将成本意识和现代金融知识、财务管理、生产理念等碰撞在一起,从家族式管理到开放式管理,努力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政府为企业上市费用“埋单”
“有形之手”加大引导力度
危机就像一位老师,它不仅给企业以教育,同样也给政府上了一课。
温岭市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根子还在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结构性和素质性问题,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情况下,问题就集中暴露出来了。
看准弊病,把解决当前困难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考虑,温岭为此开出了“两手抓”“药方”: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快制度创新步伐,逐步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速告别粗放经营,走出符合实际和具有鲜明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制度创新是关键环节。温岭市因势利导,推出了一批治理结构规范的模范企业,引导全市企业向他们取经。
上市公司“利欧股份”是这批标兵企业之一,去年下半年以来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前来考察的当地民营企业家。“利欧”总经理张灵正告诉记者,这些同行都说,家族制管理、粗放式发展确实要改了,像“利欧”这样科学决策、规范治厂,值得学习。
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一件新鲜事,温岭市今年专门设立了3000万元上市专项资金,主要解决拟上市企业开展上市准备工作时增加的改制成本和前期费用。为企业上市费用“埋单”,政府的这一做法鼓舞了当地企业,目前,跃岭、爱仕达、鑫磊、曙光等6家温岭企业已进入辅导期,准备排队上市,而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更是多达数十家。
在鼓励企业制度创新的同时,温岭在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提升产品和产业结构上也花了很多心思,建立了全省首个县(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制度、全省首个县(市)技术创新项目认定制度,对入围企业予以奖励。对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的,市财政分别补助6%至10%不等。引导企业进行“零地技改”,在不增加土地利用的前提下,每两年实施500个纯装备投入项目、500个厂房改建项目,使“零地技改”占全部工业性投入的50%以上。建设10幢24层以上的总部经济大楼,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交流和创意设计平台。
眼下,温岭企业若是遇到技术难题,总会想到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寻求帮助。在市政府推动下,今年,温岭八大主导产业都以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国皮革研究所合作的皮革技术服务中心落户泽国镇,与华中理工大学合作的船舶技术服务中心在松门镇成立,汽摩配产业技术服务平台设在了当地龙头企业“钱江摩托”内,塑料、建材、金属制品等行业的大量中小民企也都拥有了各自的“技术保姆”。
更大的手笔还在后头。规划工业用地面积50平方公里的台州沿海产业带温岭区块,分片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这里工业产值可达1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温岭。”市委书记陈伟义说,“不过,对低小散、高能耗、高污染、简单复制、产业层次低的项目,我们统统都要说对不起。”
“危机让我们警醒,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正如陈伟义所言,以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温岭民营经济正加速转身,开始一次全新的创新和跨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