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奥勒留的《沉思录》在国内图书市场创造的神话,从去年年初一直延续至今。这本书不仅长期踞守畅销书排行榜的显要位置,而且在许多书店屡屡创造单日销售最高纪录。《沉思录》中文版,最近一年就出了18个版本,涉及14家出版社、20名译者。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今年也开始步《沉思录》后尘,热度不断攀升。中央编译出版社有关负责人称,这本书上市时间还不长,但销量已有七八万册。与此同时,短短几个月时间,《道德情操论》有11个新版本现身。
这两本书热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本书都是温总理喜爱读的书。同时,因为时间久远,失去版权保护,可谓人人可出,人人可译。
《译林》杂志创办人、译林出版社首任社长李景端说:“这本与心灵对话的哲学随笔是本好书,最早的译本1958年就有了,但以前并未被人重视。”《道德情操论》则主要阐释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书评家黄集伟说,《道德情操论》距今已有250年了,但其步入中国的时间迟了很多,最早的中译本出现在1997年,仅仅是在学术圈里受到关注。
不过,在这18个版本背后,也同样呈现出出版界的浮躁。随意翻开《沉思录》第二卷第一句话,两家出版社的译文风格大相径庭。“在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今天,我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包括非常鸡婆、忘恩负义、狗眼看人低、满口胡言、见不得人好以及不善交际的人。”(黑龙江科技出版社);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的翻译是“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中央编译出版社)。
李景端认为,通常能出哲学著作的出版社,必须要有相当专业素质的编辑才能胜任,可是现在各类出版社都在出,泥沙俱下的众多译本,很容易误导读者。“就拿《沉思录》来说,梁实秋、朱汝庆、何怀宏三人的译本,被译界许多人认为比较忠实、严谨地保持了原作风格,但这些译本却被粗制滥造的译本淹没了。”
在李景端看来,短期内出现多种译本,难免有抄袭之嫌。“同样一句英文,要独立想出多种不同的中文来表达,无疑相当困难。于是,许多译者常常参照别人的,纷纷玩起文字游戏。”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重译太多是浪费,世界名著最多有四五种版本就足够了。
对于不少出版社纷纷走入跟风怪圈,李景端批评说:“很多出版社走入市场以后,并未真正了解读者的需求,但又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眼睛专盯热点书,不管自己的编辑队伍如何,不论自己的弱项是什么,什么书好卖出什么,这样势必让搭车、跟风、山寨、克隆现象成风,势必造成所出的书缺乏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