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5·12”地震,肖琳的日子可能就这么平淡地过下去了。
去年,苗族妇女肖琳两次自发入川当志愿者。肖琳照顾过的四川孩子叫她“小妈妈”,而自己湖南的家,却到了破碎的边缘。当她从四川回到老家,丈夫跟她两次提出了离婚。
希望时间能让丈夫回心转意。去年8月,肖琳就跑来了杭州打工。从此,丈夫就“失踪”了。
这是近日,外来工肖琳在杭州下沙对记者叙述的苦闷。几天后,3月14日,身心疲惫的肖琳,坐上了回老家的列车,这次,她要去婆婆那里,非要把“失踪”半年多的丈夫的消息找出来。
丢下自己的孩子,
去灾区照顾别人的孩子
上周一,坐在记者眼前的肖琳,个子不高,偏胖。地震前,30岁的肖琳体重70公斤,两趟入川瘦了十来斤,后来又胖了回来。体重回来了,有些东西却可能再也回不到地震前。
去年5月12日,肖琳在电视里看到了汶川地震的消息,并很快做出了去灾区“帮忙”的决定。
家人听了她的想法,很惊讶,说太不切实际了。也以为她只是说说。
没想到肖琳每天照常带孩子、做家务外,却暗地里打听了到四川的火车票时刻表,又找了个给孩子看病的借口,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了3000元钱,她盘算,“差不多够用十天”。
5月18日,趁婆婆带着5岁的女儿外出玩耍、丈夫出门跑运输的机会,肖琳把两岁的儿子送到了父亲家,自己穿了套旧衣服,又带了套旧衣服出门了,穿旧衣服方便干活。
上了去成都的火车之后,肖琳才给父亲打了个电话,正式向家人通报了自己的行程。
2008年5月19日晚上6点,肖琳到了成都,买了5瓶矿泉水和几包方便面,塞进自己的背包。当地民警告诉她,灾区余震不断,德阳那里有很多转移出来的灾民,需要人照顾,到那里去可以帮得上忙。就这样,肖琳搭了一辆从内蒙古往德阳送救灾物资的货车,交通还没畅通,车子还没到德阳就走不了了,肖琳下车走了三个小时,到了德阳。
在灾民安置点的帐篷里有两户人家,大人都受了伤,不能照顾孩子起居生活,肖琳被叫去帮忙照顾孩子。
肖琳照顾的是从绵竹转移出来的曾辛屹、婷婷和婷婷家人。这是她在灾区的主要工作。
婷婷是一个6岁的孩子,父母受了外伤,行动不便,而8岁的孩子曾辛屹地震之后就跟父母失去了联系。
每天6点半起床,洗衣、做饭,定时去救灾物资发放部门领取这家人每天的生活必需品,还要照顾好婷婷和曾辛屹的情绪,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游戏和拥抱。
伤员太多,消沉的情绪一不小心就弥漫起来,每天,肖琳都要跟他们说很多话,安慰他们。天很热,又闷,还下雨,肖琳嗓子说沙哑了,人也感冒了。
照顾了曾辛屹四天后,他的母亲从打工地杭州萧山赶到了四川,找到了曾辛屹。看到儿子的时候,曾辛屹的母亲抱住儿子就大哭起来。
“什么东西没了都没关系,房子没了,东西没了,都没关系,只要我的儿子还在。”
站在一边的肖琳也在抹眼泪。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她往家里打电话,听到两岁的儿子哭着喊妈妈。婆婆怪她,5岁的女儿要去找妈妈,差点走丢了。
5月29日,3000元钱用光了,肖琳回到老家。
陪自己两个孩子们过了“六一”儿童节,6月7日,肖琳实在是记挂婷婷他们,就花350元钱买了一张硬卧车票,瞒着家里所有人,再次踏上了入川的火车。
6月20日,肖琳离开四川的时候,被照顾过的孩子亲昵地叫她“小妈妈”。
家里没钱,帮别人却很大方
喜欢帮别人的肖琳,自己家里的生活并不富裕。
肖琳的老家在湖南常宁市松柏镇水口山永红村,地震之前,她和丈夫王素成,5岁的女儿、两岁的儿子以及公公婆婆住在镇上一间30来平方米的出租房里,收入全靠丈夫在当地跑运输1000元钱一个月的工资。
肖琳因为眼睛弱视,没有合适的工作,当地政府将她挂靠在父母退休的湖南省水口山冶金有限公司,领取每个月300元钱的残疾人低保。
老公早出晚归,早上六点出门,晚上经常要到凌晨才能回来。肖琳就在家照顾5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精打细算,柴米油盐的日子还过得去。
肖琳跟母亲过,老母亲一个月900元的退休工资除了养活自己,还经常要接济女儿肖琳的“慈善事业”。
初中毕业,肖琳考了衡阳市经济干部学校读中专,电算会计专业,1999年毕业后又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读了一年大专,那年暑假在家不小心撞到了头,伤到了视觉神经,那之后看东西就很模糊,经鉴定属于二级残疾。
“我这人喜欢帮助人。”即使自己经济不怎么样,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差,她都忍不住要伸手帮一把,吃的穿的,她都会给人家。
在四川救灾的时候,肖琳也改不了“大方”的习惯,巨大的心理冲击下,很多灾民想尽快离开灾区,但却没有路费,只要身边还有钱,肖琳就会给他们路费,或者两百,或者三百。
两次去灾区,肖琳一共借了4200多元钱,就这样全花了,肖琳好像一点也不心疼,很轻松地说:“不就这点钱吗?我还有几十年的挣钱机会,就当今年为了灾区人民打工了。”
丈夫两次提出要和她离婚
第二次从灾区回来,成都团市委向肖琳颁发了志愿者荣誉证书。
回到老家,肖琳面对的是即将残破的婚姻。
丈夫与肖琳开始冷战,并搬回娘家居住。两个月后,丈夫捎来话,让她带好证件,去民政局办离婚手续。
那次,两个人沉默着到了民政局门口,最终因为资料不齐全,没离成。
这种矛盾从第一次肖琳去四川时,就产生了。
当肖琳第一次从四川回来,丈夫看着又黑又瘦的她,说了一句:“离婚吧!”因为当初丈夫王素成的态度就很直接:“你要去了,回来就不要进这个家。”
那次,离婚并没有真的兑现。为了孩子,连争吵都省了。两个人忙忙碌碌,很快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道。
那次,肖琳的婆婆很委婉地表达了反对意见,态度却很坚决。你是两个孩子的妈,孩子还小,每天都需要照顾,我们家里什么经济条件?去四川,哪来的钱呢?况且,你视力也不行。去了,能干什么呢?在家就不能帮到他们了吗?
等待丈夫回心转意,丈夫却“失踪”了
在肖琳心里,丈夫人很好。她希望丈夫只是一时气急才提出的离婚。她想靠时间让丈夫来消消气,以求挽回婚姻和一个完整的家庭。
为了缓和紧张的气氛,肖琳跟照料过的曾辛屹的母亲取得联系,跑到杭州来打工。
不久,丈夫货车不开了,也出去打工了。等肖琳打电话的时候,丈夫的手机换了,从此失去了联系。
这时,肖琳感觉事情严重了。
从母亲那里,肖琳知道了丈夫对自己的一些不满和怨恨。
肖琳才知道,第二次去灾区,当她打电话回家时,丈夫开始拒绝接听,接到了,也是马上挂掉。她只是以为丈夫在生自己的气,在担心自己的安危。
她母亲伤心地告诉她,就在她回家前,女婿说了一句让人很伤心的话:“今天肖琳还没回来,我再叫您一天妈,明天她回来了,我就得叫您吕阿姨了!”
一直以为丈夫只是吓唬自己的肖琳,这时候才知道,丈夫说要离婚,却是真的了。
她母亲说,如果你第二次不去四川,就不会搞成现在这样了。你自己做得也太过了。
因为第二次的不告而别,这个时候,连邻里对肖琳的异常举动也开始有闲话了。得知肖琳借了钱不是应急,而是去四川“做好事”,不少人上门来要债。
也就在这个时候,肖琳挂靠的公司,也因为连年亏损,也给肖琳断了低保。
肖琳这才觉得,让丈夫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全部重压,自己确实没尽到责任。丈夫的无法忍受也情有可原。
肖琳想等过年丈夫回来,再好好谈谈,挽回局面。结果,她的希望又落空了。
春节过后,肖琳又一次回到了杭州。每次打电话回去问,都没有丈夫任何消息。
记者和肖琳56岁的母亲联系,这位老人在电话里很担心女儿的身体和婚姻。她叹气说,这次可能真的过不下去了。女婿自从出去打工后,就再也没联系上。
爱上了帮助人
当上了志愿者,肖琳变了。她爱上了帮助人,爱上了做公益事业。
从灾区回来,肖琳就在老家发动过当地百姓给灾区捐新衣,尽管反应并不热烈,也没多少人相信她。但是后来,当地的两家休闲运动服饰专卖店还是在她的游说下,各捐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
去年8月,肖琳离开老家来杭州打工,在一所中学的食堂里打杂。到了冬天,知道那些转学到杭州来的灾区孩子,来时只穿了单薄的校服,她就去向小学老师求助,在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下,她又把大家捐的衣服和文具送到了那些灾区孩子的手里。
尽管在杭州的工作不稳定,但是,肖琳过得却挺开心。因为她走进了志愿者这个群体,认识这个圈子里的人也越来越多,找到了一群和自己一样喜欢做公益事业的人。一有什么活动,相互一个电话,就出发了。
3月9日,肖琳把自己的眼角膜给捐了,到省防盲指导中心办了捐认书。她说只要对别人有用,接下去,她还要去办捐献器官和遗体的各种手续。
她不仅自己捐献,现在,她又做起了劝捐员,让更多的人为需要的人捐献自己的角膜。
因为在肖琳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很简单:一种是有爱心的人,一种是需要帮助的人。
对于肖琳身上发生的这些事,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登陆浙报网友会论坛http://bbs.zjol.com.cn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