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市场形势迅速恶化的背景下,外向度很高的绍兴县纺织业能够保持平稳运行,来之不易。这得益于绍兴县近年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措施,落实省委提出的转型升级战略。
研究院的“生意”实在火
“从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产品出口越来越困难开始,来找我们帮助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就越来越多。我们‘生意’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订单多得都有些忙不过来了。” 2月10日,当我们来到设于绍兴县柯桥的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时,院长胡克勤正带着研发人员加班加点,十分忙碌。
我们走进由韩国设计师领衔的创意设计工作室,墙上挂着的几十幅斑斓绚丽的设计图特别引人注目。胡克勤介绍,在花型创意方面,韩国设计师是国际潮流领跑者之一。墙上挂着的刚刚完成的这些作品,早已被县里的企业预订。
研究院的“生意”好到什么程度?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以面料花型设计订单而言,去年10月份之前,每月订单约200张,而去年10月份一下子达到250张,目前,月订单又增长到300张左右。由于业务增长太快,除自己设计外,胡克勤还不得不把一部分业务外包给了韩国的设计机构。
“我们业务增长,反映的是企业开拓市场、应对危机的急迫心情,” 胡克勤说,“现在国际市场不景气,外商也看不准什么产品好卖,因此订单迟迟不下。这个时候,聪明的企业家就要主动提供新产品让外商挑选,争取获得订单。像我们为‘红绿蓝’设计的许多新花型,就让他们的产品大受国内外客商欢迎。”
胡克勤所说的“红绿蓝”,指的是红绿蓝纺织印染公司。这家企业有一门绝技——“数码印花产业化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只有“红绿蓝”和一家日本企业掌握了这一技术。有了关键技术,还需要有好的产品设计。“红绿蓝”在研究院的帮助下,去年开发了上千个新花型,成为他们拓展市场最有效的武器。请看“红绿蓝”去年一年的参展路线图:2月巴黎、3月上海、5月柯桥、7月深圳、9月巴黎、10月上海,而国内纺织企业趋之若鹜的“广交会”却不在其中。销售经理肖建耀说:“我们去的大多是专业展会,它们更符合我们产品的中高档定位。”
“垄断技术+产品创新”,使“红绿蓝”在金融危机中底气十足,虽然开始时订单略有减少,但很快稳住了阵脚。在日产量由原来的21万米减少到9万米的同时,产品附加值却大幅提升,同样品种的布,价格比同行要高出40%到50%,跻身于国内最高水平行列。
事实让我们感到,2006年在省里支持下成立的这家研究院,确实发挥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让我们感兴趣的,还有一些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他们早几年就开始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今,依托自主创新,他们应对危机显得游刃有余。
生产男装衬衫面料的新乐纺织有限公司,前几年通过从意大利购买创意设计,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可到了后来,董事长王明煜又遇到了难题——意大利设计师的作品,并不完全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当他把这个苦恼向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的哥哥说起时,哥哥说,你带我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设计的,他们能搞,也许我们自己也行。
哥俩一起来到了意大利。意大利设计师采用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哥哥看了个明明白白。回国后,在哥哥的主持下,“新乐”自己的研发中心很快建立起来。他们把意大利设计师的作品加以消化吸收,加入中国元素,形成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很快引起了“杉杉”、“海澜之家”等国内各大知名衬衫企业的注意。现在,“新乐”每年都要推出几千个新产品,成为国内中档男装衬衫面料生产企业之翘楚。去年4亿多元的销售合同,基本都是衬衫企业主动找上门来签的。
一个是政府搭建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一个是实力企业自己的研发中心。两者相结合,为全县纺织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为企业开拓市场、应对危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绿色”,越来越吃香
我们在纺织工业研究院采访时,正碰上“强盛纺织”的一位业务员前来取企业所生产面料的检测单。问他检测什么,回答是甲醛含量和氯漂等指标。
胡院长告诉我们,研究院设有流行面料检测中心。过去,企业来这里检测的项目,多是“色牢度”等一些基础指标。可最近一两年,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要求检测甲醛含量、氯漂指标等环保指标的企业明显增多。去年10月份以来,研究院检测业务量每月增速都在20%到30%。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这一情况真令人高兴。一些年来,许多企业都遭遇“绿色壁垒”的困扰。要向国际高端市场迈进,就必须依靠“绿色纺织”来突破“绿色壁垒”,就必须让自己的产品,能通过进口国严格的环保检测。像“强盛纺织”这样的中小企业如此重视“绿色指标”,这表明企业正在适应进口国对环保指标的要求,积极调整外销市场的方向。
“强盛纺织”的这位业务员拿着检测单看得很仔细,他说,这次一共检测了18项指标,这些检测要求,都是企业在美国寻找到的一位客户提出来的。
对于绍兴县的纺织企业来说,不仅产品要“绿色”,而且生产环境也必须“绿色”。这几年,它们在县里的推动下,在这方面可是花了大力气。
在绍兴县最大的纺织企业“天圣控股”采访时,和董事长孙永根聊起绍兴纺织业会不会向其他地方转移这个话题,他肯定地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理由是,纺织行业需要大量的水,而绍兴是水乡,这是先天优势。但更重要的是绍兴县具有一个后天优势——早在几年前就下大力气搞了全县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目前,全县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0万吨。“控制污染是纺织行业发展的硬杠杠,要不是县里想得长远,在前几年行业形势好的时候就要求企业花钱搞治污,在这场危机中支撑不住的企业会比现在多得多。”孙永根认为。
绍兴宝纺棉麻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建章告诉我们,县政府对印染企业的排放指标有严格限定,如“宝纺”,1个月只能排放2000吨污水,而对当时日排700多吨污水的“宝纺”来说,这个指标还不够用3天。“正是这种倒逼机制,迫使我们寻找排污少、效益好的新项目。”于是,“宝纺”毅然“割肉”,停掉了原来的扎染项目,改上真蜡印染生产线。据“宝纺”测算,以前完成产值2660万元,需排污2.2万吨,而改成蜡染以后,相同的排污量,产值却可达到8190万元以上,而且产品供不应求。
企业,谋求向“绿色”市场拓展;政府,谋划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长远。由此,两者形成发展“绿色纺织”的合力,绵绵不绝。
“轻纺城”控股权重归国有的背后
去年11月中旬,就在金融危机对纺织业影响日益加深之际,绍兴县爆出一则令许多人不解的股市新闻——
11月11日,上市公司“轻纺城”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浙江精功”将持有的9680万股股份,转让给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市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此举意味着,时隔6年,“中国轻纺城”的控股权重归国有。谈起这次回购股权,轻纺城管委会负责人说:“‘中国轻纺城’这个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是我们县引领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龙头。这几年,县里规划纺织业的转型升级,认识到只有由政府控股‘轻纺城’,这些规划才能顺利实施。这件事,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们的产业链,意义非同一般。”
确实,对纺织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中国轻纺城”功不可没。
3月的细雨中,我们来到了位于钱清镇的“中国轻纺城”纺织原料市场。镇党委书记谢兴长告诉我们,原料市场去年的成交额是280多亿元,相当于全国纺织原料近1/3的交易额。在这个原料市场的带动下,绍兴县出现了“华联三鑫”这样的大型PTA生产企业,也出现了“华茂化纤”、“兴鑫化纤”等一批有实力的拉丝生产企业。“由于原料市场的发展,‘中国轻纺城’功能也不断升级,使得纺织产业链上游的3个环节——PTA、聚酯切片、拉丝,在绍兴县日趋完善。”谢兴长说。
近年来,在县里的引导下,纺织企业正在向产业链下游——终端产品,包括服装、家纺、无纺等产品发展。
浙江越王控股集团是一家生产无纺布的企业。可是如今,这家企业正在努力向无纺终端产品迈进。原来,别人把“越王控股”生产的无纺布买去,做成医用口罩、尿不湿、湿巾、一次性抹布……附加值提高好几倍。这让董事长高海根很受刺激。他调查了全球市场情况,发现在欧美,人均年无纺布消费量在10到20公斤,而在中国,只有0.5公斤,这让他意识到了无纺终端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自己本来就是搞无纺布的,为什么不能做尿不湿、湿巾?”高海根说干就干,新产品研发很快开始……如今,“越王控股”自己开发的湿巾和一次性抹布已经面市,新厂房也正在建设之中。当新厂房建成后,会有更多的“越王”制造的无纺终端产品走向市场。
高海根的行动,代表着绍兴企业家的一种思路,那就是一定要向产业链的高价值端挺进。绍兴人常说的一句话“恨布不成衣”,反映的正是这种情结。他们不甘落后,不但老牌服装企业“恒柏西服”稳定发展,如今,又出现了“彩虹庄”等一批后起之秀。它们生产的时装以其绚丽色彩和潮流设计,颇受都市人的喜爱。而“金蝉”等一批企业则把目光转向了近几年兴起的家纺产品,窗帘、沙发布、餐桌布……产品琳琅满目,目前,全县家纺企业已达数百家。
适应企业向产业链的高价值端挺进的需要,政府再度推动“中国轻纺城”扩容——去年底服装服饰市场开门的锣鼓声尚未散尽,今年2月,家纺市场开业的鞭炮声又已传来。
眼下,“中国轻纺城”不但为欧洲和国内的一些著名面料、服装设计师开辟了创意工作室,还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合作成立柯桥分中心。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设立以会员制向全球纺织设计师开放的面料库,一期计划达到100万块的规模。当分中心建成时,全世界的纺织设计师要寻找新产品开发的灵感,都可以向面料库提出查询申请。到那时,“中国轻纺城”将从全球纺织“产品交易中心”向着全球纺织“设计创意高地”迈进。它对于进一步提升绍兴县纺织产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最早像农贸市场一样的柯桥轻纺市场,到如今总建筑面积达208万平方米、日均客流超过10万人次、交易方式现代化的‘中国轻纺城’;从面料交易市场,到纺织原料市场,再到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市场,我们的‘轻纺城’在一步步升级,我们的产业链在一步步完善,我们的纺织产业在一步步提升!”轻纺城管委会负责人说这话时,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金融危机,在没思路、没办法的人看来,是那么可怕,可是绍兴人却把暂时的市场困难,当成了促进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次机遇。这些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纺织”、完善产业链,绍兴县上上下下共同努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绍兴县纺织业这个传统“块状经济”正在加速转变,它不再是同类企业简单的空间积聚,正向着“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配套明晰合理”的现代产业集群迈进。
绍兴纺织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