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的原创曲子,不如直接拿国外的曲子来填词。”一向孤标自傲的中国流行音乐代表人物高晓松,在刚刚举办的中国原创流行音乐论坛上一语既出,便遭到与会音乐人的一片质疑声。
资深音乐人罗大佑强调:“原创需要鼓励,如果一个民族没有音乐的话是很寂寞的,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气度、感觉、底蕴和文化气质。”同是纵贯乐团四个老男人之一的周华健坚信,流行音乐记载了一个时代,有良心,有创新的创作一定会留下来。
其实,高晓松说的只是气话,选什么曲,填什么词,还不就是用什么瓶装什么酒的老问题嘛。你要奉行“拿来主义”,让国外的音乐为中国百姓服务,就坚决拿来,何况音乐无国界,听听巴赫、施特劳斯,唱唱格莱美获奖歌曲也没什么;你要坚守民族文化,就坚持你高晓松自己一贯的创作路子,继续写下去。其实,“哈韩、哈日、哈欧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国原创流行音乐刮过“西北风”“港台风”,“华夏文明”的黄钟大吕从未丧失过主导地位,没必要妄自菲薄,抛出这么个观点,让人惊出一身冷汗,真以为中国民族音乐已是穷途末路了。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高晓松还列举了20世纪80年代,许多流行歌手在专辑里翻唱日本欧美的曲子,因为词填得好一度流行。而现在,词作家被迫在一些极普通的曲子里填词,还不如直接拿国外的好曲子来填词。乍一看,似乎流行乐坛是好酒找不到好瓶子装的问题,此话未必公允。现在的乐坛并非像高晓松说的那样,写词能力超过写曲,细细推敲每一首流行歌曲,真正称得上词曲双绝的可谓凤毛麟角,有时词写得一般,曲配得好,同样称得上优秀作品而广为流传,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而曲子一般词写得非常出色同样也颇受欢迎,如周杰伦主唱的《青花瓷》。看来,瓶子与酒都没错,哪怕出了点问题,都是有办法弥补的,又何必硬要拿洋酒瓶来装中国的茅台酒呢?
那么,作为著名作曲家、音乐人的高晓松,为何出了个自砸饭碗的馊主意呢?他会上炮轰国内卡拉OK向音乐人支付的版税过低的行为已给出了答案——他只是借此发泄积压在心头的愤懑:对中国原创音乐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的愤懑;对音乐家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尊重的愤懑。有一位音乐制作人在会上惊呼:目前,CD市场的盗版率已超过95%,音乐公司成了任人宰割的弱势群体,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当前,音乐成了盗版市场、娱乐市场的赚钱工具,人们热衷于五花八门的选秀,泛滥雷同的演唱会在音乐人的抱怨声中获得商业的成功。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直接导致音乐人队伍的后继乏人。到时候,酒和酒瓶都没人生产了,流行乐坛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那才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