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贾小鹏 曹燕萍 记者 陈扬渲) 就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而发愁时,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大四学生王智新已经早早地从求职大军中突围而出。就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他,被国内某知名网站以近20万元的年薪聘用。现在他虽然还没毕业,但每天都要到公司上班,参与研发网站核心技术。
王智新的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去年9月,他得知该网站招聘人才,尽管条件很苛刻,还是决定去试一试。那些天,他正在编辑一个程序,两天差不多就睡了3个小时,面试情况可想而知。他对自己第一次面试的评价是: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初次受挫的王智新并没有放弃,他陆续参加了几次其他公司的面试,失败了也不气馁。“每次面试回来我都要总结,找到自身不足。”几次下来,他逐渐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去年11月,王智新又看到了该网站的招聘信息,他再一次报了名。经过两次电话沟通,他顺利进入了第三轮的面试。竞争之激烈超乎想象,仅省内大学毕业生就有200多人,其中不乏名校学生,还有很多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了前几次的经历,王智新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所表现出的快速反应、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打动了“考官”。
就读大学期间,王智新参加了学校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集训队,并3次获得亚洲赛区银奖、1次浙江省金奖和2次浙江省银奖。在面试的几个环节中,由于准备充分,“考官”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都被他一一化解,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他甚至反客为主与“考官”讨论起来,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主动积极的姿态让“考官”为之赞许,最终在众多应聘者中胜出。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过关,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努力去试。”他说,面试中碰到难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去担心后果,因为“考官”往往很看重一个人的交流能力。
“每次面试失败后,都要及时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他说,面试的时候,多留心“考官”的联系方式,如果面试时没有想到的问题事后想到了,可以再打电话去交流,就当是一次学习,说不定“考官”就被你这种执着的精神打动了。